农民工炒股三个月盈利17万,上海监管关注并报警调查真相
尽管建筑工地常有跑路的现象,但也不能忽略,工地上藏龙卧虎。就像今天要说的上海农民工老徐,他凭借炒股技巧,在短短三个月里赚了17万元。
老徐大赚了一笔,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继续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地砸钢筋,直到警方主动找上门来。
没想到,面对警察叔叔时,老徐对自己的股票赚了钱这件事完全不承认,工友们就笑话他说:“老徐真是深藏不露,演技不错啊!”是老徐演技好,还是他其实卷入了经济犯罪案件而毫不知情呢?
这事得从2016年说起。当时,警察找上了农民工老徐,这事儿还得感谢上海证券监管部门。他们的系统里有个账号引起了注意,这个账号平时交易金额最高也就六万元左右,但到了三月份却突然分批购买了一百三十九万元的同一只股票。没过三个月,这些股票全被卖掉了,总共赚了十七万元。
如果只是这样,还不足以让监管部门特别关注。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账号总是在股票暂停交易前一天分批买入,然后在股票恢复交易的当天全部卖出,时机把握得非常精准。
这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人提前知道了内幕消息,用这个股票账号非法赚钱。这个情况很快报告给了上海经侦总队,他们分析后也认为这很可能是一起犯罪行为。
最终,警察们组建了一个专门小组,从调查账户的真实主人开始,最终在上海一个喧闹的建筑工地找到了满身尘土、汗流浃背的老徐。
老徐今年58岁,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他在工地上打工已经三十多年了。眼看就要被警察带走,周围的工友们都起哄,老徐显得很着急。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给包工头打电话请假。
看着老徐手里那部老旧的诺基亚手机,年轻的警察感到十分疑惑:一个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用着非智能手机,长期在工地干活的中年人,怎么可能是个炒股高手呢?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包工头听说后急忙赶到现场阻止警察,他为老徐辩护说:
“你们为什么要抓他呢?老徐是我们这里最本分最勤快的工人。别的工人的工资都是打到卡上的,只有他的工资是我直接给他现金的。他连银行卡都不会用,怎么可能去炒股呢?”
这个包工头的一番话,把民警们都弄得不知如何是好。经过一番劝说,老徐终于同意去派出所配合调查,澄清事实。
在警察局,老徐坦白说,他对网上的东西不放心,扫码支付更是不敢用,就连银行他也不太信任,工资拿到手后,一定要放在自己口袋里才踏实。对于警察提到的炒股,他完全不了解,怎么可能去开账户做股票交易呢?
警察看了看手中的资料,发现这个账户确实是老徐的。“你是不是丢过身份证,被别人用了?”警察关心地问道。
“没有丢过,我一直把身份证放在腰包里,从不离身。”老徐说着,把身份证递给询问的警官,“你看,这是我十五年前办的,一直好好保存着。”
这可奇怪了,要是老徐没撒谎,那到底是谁给他注册的股票账户呢?
既然老徐这边暂时没有提供有用的信息,我们不妨从账户的资金来源查起。经过调查,给老徐账户转账的人是一位名叫樊小姐的银行客户。根据银行提供的资料,这位樊小姐是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的艺术学硕士,现在26岁,已婚,但目前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
乍一看,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女子会是个炒股高手。然而,老徐买股票的钱确实是从她的账户转出来的,所以樊小姐肯定与此事有关。
当有人问起有没有姓樊的亲戚或朋友时,老徐想了想,马上就想起一个徐姓亲戚的老公和女儿都姓樊,这个“樊小姐”很可能就是那个亲戚的女儿。
没过多久,警方叫樊小姐去协助调查,结果不出所料,樊小姐的母亲确实是姓徐,她是农民工老徐的堂姐。
既然老徐和樊小姐有亲戚关系,会不会是他们通过各自的银行账户互相配合,非法获利,现在事情败露了还在对警察装糊涂呢?
看着老徐那副委屈的样子,这位经验丰富的警察也看不出他有任何狡猾的迹象。老徐解释说,他的堂姐嫁到外地已经很多年了,平时联系不多,感情也淡了许多。但几年前,老徐的孙子发高烧,跑了好多医院都没治好,后来转到了上海。正是这位堂姐帮忙,才挂上了著名儿科专家的号,很快就治好了孩子的病。
从那以后,老徐对堂姐一家特别感激,但由于手头不太宽裕,他只能在每年回上海工地时,给堂姐一家带点老家的土特产。后来,堂姐提到她女儿的工作需要凑够一定的人数才能办理。
老徐本来就不喜欢尝试新事物,但是因为有人帮忙,他还是没办法拒绝。在樊小姐的指导下,老徐带着身份证办了一张银行卡,并注册了一些账户。
老徐对这些完全不懂,也不记得是在哪家银行办的卡。因为担心“要是取不出钱怎么办?”老徐压根就没想用那张银行卡,卡一直放在他外甥女樊小姐那里。
“别人让你办张卡你就去办,别人让你做违法的事你也跟着做吗?”警察严厉地说。
老徐抱着膝盖,头低着,嘴里小声嘀咕:“我哪懂这些啊!都是亲戚,还能害我?”
看来老徐真是躺着也中枪,他的身份信息被亲戚骗去注册了账户。老徐真心实意地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但他的堂外甥女却把这位老实的穷亲戚当作规避风险的工具了!
樊小姐坐在后悔椅上,坦白说出了堂舅老徐名下的银行卡和其他账户其实都是她在管理。她在2016年上半年用这些账户做了一笔大额的股票买卖,赚了17万元。老徐对此一无所知,账户里的钱他一点也没动过。
樊小姐说:“这些都是我合法赚来的钱,我问心无愧。”当警方指控她涉嫌内幕交易时,她一点儿也不后悔,即使怀孕了,情绪也非常激动。
我们了解到你所学的专业和金融没有直接关系,而且你目前也没有工作。你如何解释自己股票买卖的时机如此精准呢?我们专门处理经济犯罪案件,即使是资深的炒股专家,也不可能达到你这样的水平。
樊小姐一时说不出话来,最后干脆一甩头,“我这纯属瞎猫碰上死耗子,真不行啊!”
警察们听了这话,都笑出了声。他们把两份银行打印的流水清单拿了出来,摆在了樊小姐面前。
樊小姐的银行卡记录显示,她经常收到父亲樊某的汇款。每次收到钱后,樊小姐很快就会把钱转到一个名叫老徐的账户里,然后购买一种风险较低但收益也有限的理财产品。这样的操作已经持续了两年多。
这表明樊小姐平时投资风格比较保守谨慎。但今年却出人意料地行动起来,向老徐的账户转了上百万元,然后用老徐的名字分批买了不少股票。她精准地把握住了买入和卖出的最佳时机,最终赚了不少钱。
就像一向小心的樊小姐,这次好像特别有信心,明明她之前从未接触过金融投资,这样的表现显然是有所图谋,怎能简单地说是运气好呢?
在警察的询问下,樊小姐明白再也无法隐瞒,只好说出真相。
她表示自己对股票一窍不通,但因为听从了丈夫宁某的建议,所以顺利完成了这次投资。
不管樊小姐是否交代,警方早就开始调查她的人际关系了。樊小姐的丈夫宁某在一家证券交易公司工作,他的职位让他能比普通股民更早得到一些公司的内部消息,比如上市、并购、破产和重组的情况。
按照股票交易的规定,从业人员和他们的家人不能自己开股票账户。所以宁某很可能让妻子用他堂舅老徐的名字炒股赚钱。他需要一个能用的账户,好把得到的“内部消息”变成真金白银。
不过宁某的档案显示,他也是刚走出校门不久,只是证券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除非他担任客户经理之类的职位,否则很难接触到所谓的“内部消息”。难道他的成功真是因为他投资有方?
宁某被抓后,他和妻子樊某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樊某坚持说是运气好,正好投资赚了钱;而宁某则认为这是他的专业直觉让他成功赚到了钱。
知道的这是在审案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两口子在热乎乎地聊天呢。宁某如果坚持说自己投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那么警方也很难认定他是靠“内幕消息”赚钱的。
宁某不肯说,警方只好换个思路,从那支股票背后的公司查起。
当这家上市公司进行并购时,负责交易的券商恰好是宁某工作的那家证券交易公司。但在项目的执行名单上,却没有看到宁某的名字。他平时的工作似乎也和这笔交易没有直接关系,那么他是怎么能够准确把握股票买卖的时机,从而赚了一笔小钱的呢?
警察找到了参与这次并购案的两个人,一个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助理许某,另一个是宁某所在的证券公司的潘经理。不过,两人仔细回想了所有商谈会议,发现每次参与的人都很多,但唯独没有看到宁某的身影。
最终谈成这笔生意的时候,只有许某和潘经理两个人知道。他们都很清楚保密的重要性,不会把内部的交易细节告诉别人。
如果这样的话,宁某真是厉害,准确预料到了这次并购?随着警方多次询问,董事长助理许某渐渐回忆起,在一次商谈中见过潘经理公司的一个小胖子。
胖小子究竟是谁呢?许先生只见过一面,连具体的样子都记不清了。不过,这提醒了潘经理!他马上想到,许先生见到的胖小子,就是涉案员工宁某!
有一次,潘经理和助手们开会后喝了酒,开不了车,就给公司打了电话。公司派了宁某过来,把会议文件送了回去。
许助理看到的那个小胖子,正是我们公司的同事小宁!那天我们一起陪酒,最后是小宁把文件拿走的。那时,那个并购项目还没确定下来,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当时我没太注意保护那份会议文件,后来回去检查时发现文件还是原封不动的。但我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它是否被人翻看过。
警察把公司的董事长助理许某带到了宁某跟前,宁某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在KTV拿走文件的小胖子,正是许某!
这下没法抵赖了,宁某只能老老实实交代了:
那天在公司,主管突然叫我帮忙去取一份文件。到了地方,发现潘经理已经醉得满脸通红。他接过文件后,我们就一起回了车里。出于好奇,我偷偷地打开文件袋看了一眼,发现里面是关于某家大公司最近的收购计划。
宁某看完文件后,把它轻轻放在潘经理的办公桌上,没有引起任何怀疑。后来他得知潘经理一直在外洽谈这个项目,便猜测这次洽谈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想到这里,我决定利用这个提前知道的消息,通过买卖股票来赚点小钱。为什么只赚点小钱呢?因为宁某和樊某刚结婚不久,我自己工作时间也不长,积蓄不多,不敢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
一方面害怕金额太大引起别人的怀疑,另一方面又担心这次的并购最后无法成功。
于是,在宁某的安排下,樊某使用了早就准备好的堂舅徐某的股票账户,在公司股票暂停交易的前一天,分几次购买了139万元的公司股票。之后,由于并购项目成功,他们卖出股票后赚了17万元。
那时她还觉得我胆小,买的不够多,没想到这么一点就被你们查到了。”宁某看着妻子,脸上露出后悔的神情。而樊某一直没说话,仿佛因为自己主动说出丈夫的事情而感到非常内疚。
老徐和老伴儿感情很好,但因为卷入了一件麻烦事,虽然最后证明他没罪,但大家纷纷议论,不好在原工地待下去,所以他们暂时回到了老家,另想办法。
法院终于做出了判决,宁某被判三年有期徒刑,并且终身不得再从事证券金融行业。而樊某因为已经怀孕,被判一年有期徒刑,同时缓刑一年。
这两个人不仅被没收了17万元的非法所得,还要额外支付30万元的罚款。至于涉案的经理潘某,由于工作中的疏忽,也受到了监管部门和公司内部的双重处罚。
这起案件给那些心存侥幸的人敲响了警钟。宁某正值青春年华,拥有高薪工作,却因一时疏忽,不仅面临牢狱之灾,还被禁止参与证券交易。这样的结果,让他怎能不后悔呢?
再说说农民工老徐,因为他不懂得拒绝别人,总是听从亲戚的安排,甚至把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账户借给他们使用。没想到这些信息被用来干违法的事情,老徐差点进了监狱。亲戚真的不会害你吗?
老实人通常拥有感恩、真诚和朴实等美好品质,但他们往往缺少警惕性,这种警惕性常常因为他们的善良而被忽视了。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