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员工亲历,大妈开户不问代码问AI,2025牛市剧本全乱了!


券商营业部的开户机器又排起了长队,但这次和2015年完全不同,老股民张伟发现,隔壁大妈开口问的不是“哪只股票涨最快”,而是“AI制药是什么东西? ”

这种变化背后藏着一个反常识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的牛市,金融股与科技股竟罕见同步启动,券商指数涨61%的同时,半导体龙头北方华创暴涨339%。

被骂了十年“只烧钱不赚钱”的中国创新药企突然逆袭,君实生物一款抗癌药在美国的定价高达国内的33倍,海外巨头默沙东却抢着付给它26亿美元“拜师学艺”…

券商永远是牛市的第一声发令枪。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落地,中信证券9个月暴涨650%;2014年央行降息点燃行情,东方财富一年狂飙700%。

历史像个循环播放的录像带,2024年9月,国家队汇金公司增持银行股的消息一出,华西证券净利润直接翻了10倍,股民们猛然惊醒:熟悉的“牛市味道”又来了。

但这次录像带卡了帧。按照老剧本,金融股唱完开场就该轮到周期股上台。 可2025年初的画风突变:AI算力、人形机器人、CPO光模块这些科技名词霸屏涨幅榜。

政策给科技引擎猛踩油门,3440亿的国家大基金三期子弹全打向半导体,中芯国际90纳米光子芯片量产的消息,让胜宏科技三个月股价翻了三倍。 办公室里讨论K线的人,突然开始恶补“算力密度”“液冷服务器”这些术语。

周期股没被遗忘,只是换了主角。 以往牛市中挑大梁的煤炭钢铁,这次被新能源金属抢了戏。 政策文件里“反内卷”三个字成了破局密钥,当政府强行压缩铜锂产能时,江西铜业的库存一夜变成金矿,锂价反弹让赣锋锂业的车间24小时连轴转。

但传统周期股也没闲着,化工龙头万华化学靠着MDI涨价,闷声赚走行业60%的利润。

创新药。 过去医药股涨全靠“喝酒吃药”的防御逻辑,现在却成了进攻性最强的矛。 政策全链条松绑:北京上海砸50亿研发补贴,医保局给创新药单独开报销通道。

结果ADC抗癌药成了中国最硬通货,科伦博泰把实验阶段的SKB264授权给默沙东,一把收走26亿美元定金。 药企老板们扬眉吐气:“以前总被骂研发投入打水漂,现在美国人排队付专利费! ”

消费板块的修复像场接力赛。 政策先点燃导火索:汽车购置税减免让比亚迪单月销量破80万辆,一线城市放开限购后,格力空调安装工单排到两个月后。

但消费升级的剧本换了写法,医美玻尿酸取代了茅台酒柜,95后女孩更愿意花3万打针而不是买包,医美龙头爱美客的客户数量半年暴涨200%。

低价股躁动是行情进入危险区的信号。 2025年7月,当“1元股”在盘尾集体冲涨停时,老股民后背发凉:这场景和2015年崩盘前太像了!

监管层连夜给北交所炒作降温,可资金还是涌向可转债套利。 华泰证券交易软件弹出红色警告:两融余额突破1.9万亿,百元股数量冲到287只,离2015年崩盘临界点300家只差一步。

机构用真金白银画出一条分界线。 他们左手抓着长江电力的分红保单(股息率5.2%),右手押注人形机器人关节电机(渗透率不足3%)。

这种分裂操作背后是血的教训:2015年追逐乐视网的人,账户缩水90%只用了三个月。 如今宁德时代回调30%时,高毅资产却在季报里加仓了2亿。

政策与资金的博弈从未停歇。7月22日上证指数站上3581点那天,量化私募的警报响了:程序显示市场波动率突破警戒线,30%的量化基金开始减仓。

但外资用1970亿净流入表态看多,央行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在银行间市场打转。 某公募基金经理在内部会上叹气:“现在就像开车时同时踩油门和刹车。 ”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