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面临两难:拯救实体经济还是继续吹大金融泡沫?
四年多前,特朗普在任上迎战拜登。当时关于“谁当选对中国更有利”的话题可谓火遍中文互联网。大家从基本面、政策、个人特征等多个维度展开了激烈争论。不过我记得有一个观点鹤立鸡群,可谓降维打击:
我先不说谁当选对中国更有利。但肯定是2020年拜登当选,然后2024年特朗普再回来,这样对美国最有害……
今天看来,美国经济、社会的问题并不难以诊断。寡头垄断导致美股估值虚高,偏离购买力平价导致美元币值虚高,过度消费导致美国GDP虚高。而且这三个泡沫互为因果,循环放大。
如果这个反身性循环不打破,那么美国的实体经济就不可能复兴,对外贸易也不可能平衡,产业结构也不可能调整。最终落实到贫富差距极端化无法解决。
根据穆迪的研究,今天美国后60%的人口只产生20%左右的消费额,而前10%的人口却产生了50%的消费额。这还是从流量上看,存量上的差距更加恐怖。
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国后50%的人口只占有不到2.5%的净资产,而前1%的人口却占有31%的净资产。而且由于资产价格不断膨胀,上车和没上车的人之间,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这样的状态是否可持续?显然不能。中美之争只是争一个老大老二,而贫富差距可是要动摇国本的。
从更大的历史视角看,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矛盾。本轮效率周期已经走过了40多年,现在是时候更多地照顾公平了。而且中国的经验很可能证明:只有更好地照顾了公平,才能达到更高的效率。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美国来说,最坏的情景是什么呢?答案是:在美国实体经济没有恢复,甚至受损的同时,资产价格却进一步上涨,股市创出新高。这样金融泡沫就会加剧,经济失衡将积重难返。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无论是华尔街还是白宫,总不至于故意要祸害自己的国家吧。确实。正常来讲,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股价应该反映基本面。
不过,美国经济早就已经不正常了。
在金融市场上,极端不合理的高价和低价,往往来自多头爆仓和空头回补。这就好比,拳头只有收回来,才能更加有力地打出去。
过去十几年,无论存心还是无意,美国的金融体系一次又一次坑杀了所有敢于看空美股的人,这才造就了无与伦比的大牛市。
请注意,我们这里说的爆仓和回补并不一定涉及杠杆。比如说,某海外基金的中国持仓基准是5%,前期因为看空,一度降到2%。现在想要回到基准,那么他们就会拿出3%的资产,跟交易员说:去,买成一篮子中国股票。日内均价成交。于是部分股票就出现了异常上涨。这也是一种空头回补。
近期,美股明显回落,华尔街人心惶惶。大家都盼着特朗普能出来打打气。然而他却在电视节目上表示:
我的任务是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不能总是盯着股市。你看看人家中国,他们的眼光能看100年。而我们只看一个季度。按季度算,这可不行。
坦白地说,特朗普此时的淡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作为老牌商业大亨,他还是比一些在华尔街炒股票的毛头小子要强一些。不说他懂多少价值投资吧,至少人家会看个大数。
2016年他第一次当选,标普500指数只有2000点出头。当时预计美股再涨4年是很有希望的。所以他才愿意拉这张虎皮做大旗。
8年之后的今天,标普500指数已经涨破了6000点,差不多是上次的3倍。同期美国GDP只增长了60%,公共债务也只增长了80%。个人消费增长了64%,实际工业产量只增长了3%,贸易逆差扩大了87%。
那么请问,从此往后美股再涨4年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现在就往上抬,涨到第3第4年转跌了怎么办?当特朗普团队纷纷抱怨拜登的有毒遗产时,股市泡沫难道不是其中之一?
所以很自然地,假如调整不可避免,特朗普肯定会希望它挖坑在前面,然后进入修复和上涨。至少要保证2028年大选年是阳线。大不了,回头再把挖坑责任人请出来,背个锅,也就打发过去了。
由此我想到一种场景。我们这里暂且不估计其概率,只是指出一种可能性。即:
特朗普把“改革家”的剧本演得太好,以至于市场都信了,空头全部就位。然而历史大势可不是水龙头,你想开就开,想关就关。简单以跌幅言之,现在跌10%华尔街就哇哇叫了,特朗普自己心里的预算可能是20%,但是真跌起来,可能是朝着30%、40%去的。另外从时间上看,这轮调整本身可能就需要3到5年,再加上恢复期......
于是,完全有可能在某个关键的压力节点上,懂王扛不住了,来个火线投敌,背叛革命,抛弃铁锈区,拥抱华尔街。
要知道,美联储现在有400多个基点的降息空间。相比高点,财政赤字和量化宽松也都有大几万亿美元的额度。一股脑儿全使出来,足以打爆所有空头。
这时候再来一手空头回补,就会出现我们前面说的:实体经济一塌糊涂,资产价格一飞冲天。
再说一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美股创新高,那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而将是美国十年国运的丧钟。
为什么呢?因为这就好比,很多游戏里都有转阶段BOSS。当BOSS手里还有大招/法宝/变身没放的时候,你把他揍成什么样都不作数。
而等他把大招放了,进入下一阶段,看似是变身加强了,其实是离结束更近了。
四年前拜登上台时,人们对利益相关方资本主义抱有期待,尤其希望他们能够在反垄断领域有所作为。从这里入手刺破金融泡沫,可能比从反全球化入手还要更加名正言顺一些。
结果呢?正事一点儿没干,反而招惹了一大堆变性人之类的标签。搞得硅谷都失去耐心了。
如果这次真的出现特朗普背叛铁锈区的情形,那么以后谁还敢相信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决心?哪个企业还敢相信美国人的招商引资?
其实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我都相信他们是爱国者。只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来回折腾,事实上消耗了推动美国社会进步的能量和共识。
对于美国来说,正是那些口口声声爱它而又不能坚持到底的人,伤它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