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何告诫戴笠:谁敢伤害毛泽东,格杀勿论!


你能想象吗?在抗日战争胜利的那刻,全国上下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可咱们中国的两位关键人物,毛主席和蒋介石,却各自面临着天大的难题。这边延安的天刚蒙蒙亮,周恩来就火急火燎地拿着一叠厚厚的电报去找毛主席。毛主席一瞧电报落款,就大概知道咋回事了。打开电报一读,果不其然,全是劝他别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的,说那肯定有阴谋,有人甚至说让蒋介石来延安,不然就在战场上见真章。

你说这事儿闹的,延安的老百姓听说毛主席要去见蒋介石,心都沉得跟石头似的,都托周恩来来劝毛主席千万别去。但毛主席心里明白,这重庆他是非去不可。为啥呢?因为蒋介石那家伙虽然心思不正,可咱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如果不去,那国民党就有理由发动内战,还能把责任推给咱们。

再看看蒋介石那边,重庆城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庆祝抗战胜利,可蒋介石却开心不起来。他一心想着怎么保住自己的统治,害怕其他政权和他争天下。但这时候要是动用军事力量,肯定得被民众骂死。于是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邀请毛主席来重庆共商建国大计。蒋介石一开始还不明白为啥,听了那人的解释后,觉得这计策挺妙,心想如果毛主席不来,那就是毛主席不想和平;要是来了,就趁机让他交出军队,反正和谈是假,挑起内战才是真目的。

不过毛主席也不是吃素的,他知道这是个陷阱,但还是决定去,而且要把被动变成主动。他让《新华日报》发了篇文章,暗示蒋介石曾经扣押张学良和杨虎城,自己去重庆怕被扣押。蒋介石没办法,只好找来戴笠,下令谁敢伤害毛主席,格杀勿论。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就带着人从延安去了重庆。到了重庆机场,那场面可热闹了,国民党的官员们表面上笑得很灿烂,一群记者也在那儿等着。毛主席一下飞机,就对着民众招手,他知道大家都渴望和平。

后来谈判就正式开始了。第一次会谈的时候,毛主席到了会议室,就看见张群、邵力子他们,可就是没见着蒋介石。那些人说蒋介石有其他安排,一会儿才能来。毛主席就说,这是抗战胜利后国共第一次谈判,中共很重视,希望能成功。但国民党根本不想谈成,双方就争执起来了。国民党的王世杰指责中共没摒弃党派私见,中共的王若飞就反驳,让他列出具体的党派私见。王世杰又说中共在《对于目前局势的宣言》里提到“内战”,不符合民众渴望和平的心情。毛主席就说,共产党人爱好和平,但要是有人发动内战,咱们肯定会针锋相对。第一次会谈就这么陷入了僵局。

到了1945年9月4日,新一轮会谈开始。蒋介石先是夸了毛主席的能力,然后让他来国民政府任职,毛主席拒绝了。蒋介石就问他有啥要求,毛主席就把之前说的原则又说了一遍,包括召集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会、国民大会代表问题、废止或修改法令、释放政治犯、承认解放区政权、中共军队编为48个师等等。蒋介石呢,就提出国民党的谈判要点,说中共军队最多编12个师,还不承认解放区。双方就在军队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

不过,谈判桌上虽然不顺利,毛主席在重庆的社交活动可不少。他积极参加国际活动,接受记者采访,还去拜访了张澜。你说这毛主席,真是有大将风度。

到了1945年10月,谈判还是没啥结果,周恩来就提出让毛主席先回延安。在毛主席回延安之前,双方把谈判记录整理成了“双十协定”。虽然在军队问题上还是有分歧,但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友好的。中共在军队方面可是做出了很大让步,从最初的48个师,降到了24个,甚至最低20个师。

这重庆谈判啊,还有个小插曲。毛主席有个朋友叫柳亚子,两人因为都喜欢诗词成了好友。柳亚子听说毛主席来重庆,就去拜访他,还送了首诗称赞毛主席。毛主席呢,就把自己的《沁园春·雪》送给了柳亚子。柳亚子觉得这诗写得太好了,就拿去发表了。蒋介石看到后,就拿“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大做文章,说毛主席有称王称帝之心,还让文人写文章批判毛主席。

你说这蒋介石,真是够能折腾的。但不管怎么说,重庆谈判可是件大事。国民党根本没真心想谈判,连个完整的谈判方案都没有,他们的对策都是根据中共的宣言来调整的,可见有多没诚意。而中共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在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上做出了巨大让步。“双十协定”的签署,至少让国民党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把国共合作推到了一个新高度。

从毛主席去重庆谈判这件事,咱们就能看出毛主席的魄力和胸怀。他不顾自身安危,就是为了给民众争取和平。你说要是没有毛主席这样的伟人,咱们中国的历史得咋走啊?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