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澳门冠军赛:孙颖莎首轮对阵威尔士新星,王楚钦独守下半区


"啪!"球拍与乒乓球碰撞的脆响在澳门塔石体育馆回荡,19岁的威尔士姑娘安娜·赫尔希盯着对面那个扎着马尾辫的中国姑娘,手心沁出细密的汗珠。这位世界排名第75位的新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成人组国际赛事首秀就要直面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场边记分牌上"11:4"的比分格外刺眼,安娜咬了咬嘴唇,想起教练赛前的叮嘱:"别怂,就当是来偷师的!"

看台上爆发出阵阵喝彩,孙颖莎正用标志性的反手拧拉给这位初生牛犊上课。这个被球迷亲切称为"小魔王"的河北姑娘,球风就像老北京豆汁儿——看着清爽,入口够冲。她那双杏眼始终盯着对手的拍面,仿佛能预判每一个来球的落点。安娜的教练在场边直挠头,这局面活像新手村玩家误入终极副本。

转播镜头切到隔壁球台,王楚钦正和日本选手松岛辉空打得难解难分。这个北京小伙儿今天穿着亮眼的红色战袍,每次得分都会攥紧拳头吼一嗓子。他俩五月份在重庆打过一场生死战,当时决胜局打到14:12才分胜负。今天松岛明显有备而来,反手快撕的力道比上次重了三成不止。场边日本记者激动得直跺脚,这架势活像看见了寿司里藏着金枪鱼大腹。

澳门本地球迷老周捧着猪扒包看得津津有味:"要我说啊,楚钦这娃打球就跟澳门塔蹦极似的,看着悬乎但心里有数。"他旁边穿巴萨球衣的小伙子立刻接茬:"孙颖莎才叫绝,那球路变化比葡式蛋挞的酥皮还多!"这话引得周围一片哄笑,有个戴渔夫帽的大叔差点把手中的木糠布丁笑掉。

安娜在第二局突然改变策略,连续三个正手快攻打得孙颖莎连连后退。这姑娘去年还在青少年组混,今年就在曼彻斯特拿了成人组首冠,进步速度堪比坐了和谐号。解说员突然提高嗓门:"看这记擦边球!威尔士小将把比分追到8平!"观众席瞬间炸锅,有个举着"莎莎加油"灯牌的小女孩急得直拽妈妈衣角。

王楚钦那边战况更胶着,第三局打到7:7时,松岛突然祭出招牌侧旋发球。这招在乒超联赛让不少国内选手吃过亏,但大头早有准备——球迷都这么叫他,因为小时候脑袋显得特别大。只见他一个箭步上前,手腕一抖来了个霸王拧,乒乓球划出彩虹般的弧线砸在对方台角。日本教练手里的战术板"啪嗒"掉在地上,这球漂亮得就像威尼斯人酒店的激光秀。

中场休息时,孙颖莎的教练马琳拿着保温杯比划,那严肃劲儿活像在解一道微积分题。安娜的团队则围成一圈嘀嘀咕咕,有个戴眼镜的助教不停翻看数据本,厚度快赶上澳门电话簿。转播画面切到看台VIP区,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正和澳门体育局局长潘永权交头接耳,两人脸上都带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笑容。

决胜局开始前,导播调皮地放了段两人小时候的训练视频。12岁的孙颖莎在河北体校挥汗如雨,同期安娜还在卡迪夫的社区中心对着发球机较劲。如今她们隔网相对,乒乓球在球台上划出的轨迹,串联起两个截然不同的成长故事。有个穿汉服看比赛的小姑娘突然指着大屏幕喊:"妈妈快看!莎莎姐姐小时候的刘海跟我一样呆!"

当孙颖莎以11:6锁定胜局时,安娜反而笑了。这姑娘弯腰捡球的瞬间,后颈露出个小小的中国龙纹身——去年在广州参加青少年赛时偷偷去纹的。另一边王楚钦刚拿下赛点,松岛蹲在地上盯着胶皮看了三秒,起身时却对大头竖起大拇指。这场面让解说员感慨:"竞技体育最迷人的地方,就是能把对手打成老铁。"

夜幕下的澳门半岛华灯初上,比赛馆外的葡式碎石路面上,球迷们还在热烈比划着刚才的精彩回合。出租车司机老林听着广播里的赛事回放,对乘客吹嘘:"当年我在业余赛还赢过马龙一个球呢!"后座日本游客笑着递来杏仁饼:"那您老可是隐藏高手啊!"霓虹灯牌在车窗上投下斑驳光影,后视镜里澳门塔的轮廓渐渐模糊,而属于乒乓球的传奇故事,永远在崭新的拍胶与球台间续写。

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一定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