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航母可出售中国,正好给解放军当靶舰,普京这招赚疯了?


最近,俄罗斯人终于扛不住了。他们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维修直接喊停,自家造船厂都承认没招了,建议这艘巨舰直接退役。曾经的“国之重器”,如今成了甩不掉的麻烦。

但这艘被俄方判了“死刑”的航母,在中国这边却意外地火了起来。它能有什么用?国内网友和军事圈子里,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案浮出水面。

一部分人认为,买回来当靶舰,给我们的“航母杀手”练手,那数据可比黄金还值钱。另一拨分析则更野,说干脆修好转手卖给巴基斯坦,搅和一下印度洋的局势。

这就有意思了,一艘老旧航母的结局,咋就成了检验大国战略眼光和地缘博弈的镜子了?它背后的实力变迁和利益交换,恐怕比舰船本身更值得琢磨。

废铁的诞生史

要说“库兹涅佐夫”号,它1990年正式服役于苏联海军,满载排水量超过6万吨,一度是苏联海军的骄傲。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骤降,经济也一蹶不振。

这艘航母自然就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孩子。它长期缺乏预算维护,舰上老化的锅炉系统问题频出,故障缠身。这艘本该驰骋大洋的“钢铁巨兽”,常年得靠拖船拖着走,尴尬得不行。

修不如扔掉

更惨的是,2017年10月,它被送入摩尔曼斯克35号船厂,想来个大修。结果呢?简直是灾难的开始。仅仅一年后,即2018年10月,维修期间的浮船坞PD-50突然沉没。

更倒霉的是,一台大型起重机直接砸穿了航母甲板,留下一个直径五米的骇人破洞。这还没完。2019年12月,船上又因焊接作业引发火灾,这场事故导致1人死亡,12人受伤。

到了2022年12月,消防警报再次拉响,航母再次发生火灾,迫使20余名船员紧急疏散。每一次事故,都让原本就庞大的维修预算如滚雪球般膨胀。

从最初估算的500亿卢布,一路飙升到令人咋舌的1万亿卢布,简直是个无底洞。难怪今年7月,俄罗斯国防部终于忍不了了,宣布暂停对它的维修。

俄罗斯造船工业也公开承认,自身技术能力全面退化,已无力修复这艘大型舰艇,主动要求它退役。前太平洋舰队司令阿瓦基扬茨上将也公开表示,传统航母过于昂贵且自身脆弱。

这番话,无疑是给“库兹涅佐夫”号判了“死刑”。对俄罗斯来说,这艘航母真是个烫手山芋。想甩掉这个沉重包袱,出售似乎成了唯一的理性选择。

靶舰的诱惑

既然“库兹涅佐夫”号对俄罗斯已是负资产,那它对中国而言,又为什么能产生巨大吸引力,甚至引发“靶舰”的构想呢?答案就在于解放军在反舰武器领域的飞速发展。

我们拥有鹰击-21在内的先进高超音速反舰导弹,还有东风-21D、东风-26C等一系列“航母杀手”,新锐鱼雷也具备强大的反舰能力。这些“矛”造出来了,但缺乏一个最真实的“盾”来检验。

现有的模拟目标或退役老旧舰艇,和一艘6万吨级的真实航母存在天壤之别。真实的航母拥有复杂的隔舱结构、多层装甲、精密的内部管线和电子设备,还有大量的燃油和弹药。

只有在这样的真实环境下进行实弹打击,才能获取到无可比拟的毁伤数据。比如,不同弹药的侵彻效果、爆炸连锁反应、火灾蔓延模式,以及对舰岛、飞行甲板、动力系统等关键部位的破坏程度。

这些数据对于完善武器设计、优化战术策略,甚至研发新型防护系统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二战之后,全球范围内进行过类似大型航母实弹打击试验的国家屈指可数。

其中美国是唯一一个公开进行过的,相关毁伤数据被视为顶级军事机密,外界难以窥得全貌。所以,如果中国能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购入“库兹涅佐夫”号,并将其作为试验平台。

所获得的价值将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这笔交易,对俄罗斯而言是甩掉一个沉重包袱,而对中国而言,则是以小博大,获取未来海战关键数据的稳赚不赔的买卖。

巴铁的航母梦

除了将其用作“终极靶舰”之外,中国国内还有一种更复杂的构想——将其修复改装后转售给巴基斯坦。这一方案的提出,无疑将“库兹涅佐夫”号的命运与印度洋的地缘政治棋局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巴基斯坦海军长期以来都面临着来自印度海军的巨大压力。印度目前拥有国产的“维克兰特”号航母,以及改装自退役英军航母的“维拉特”号,形成了双航母编队。

这在印度洋对巴基斯坦构成了显著的海上优势。尤其是在今年5月克什米尔冲突期间,印度航母曾逼近巴基斯坦卡拉奇,这种战略压迫感让巴方深感不安。

巴基斯坦海军参谋长纳维德·阿什拉夫曾公开表示,获得航母对于打破印度在印度洋的霸权至关重要,显示了巴方对航母的迫切需求。

中国当“红娘”

那为什么是由中国来做这个中间人,而不是俄罗斯直接向巴基斯坦出售呢?这正是地缘政治的微妙之处。印度是俄罗斯军火的传统大买家,如果俄罗斯直接向巴基斯坦出售航母。

无疑会严重损害与印度的关系。而中国作为巴基斯坦的“铁哥们”,长期以来在军事合作上紧密无间。我们曾向巴方提供054A/P型护卫舰、AIP潜艇以及歼-10C战机等先进装备。

由中国出面,既可以规避俄印关系的敏感性,又能深化中巴战略合作。此举不仅能有效牵制印度海军,极大改变印度洋地区的力量平衡,还能巩固中国在国际军贸市场的地位。

从技术层面看,中国拥有无可比拟的航母改装经验和能力。当年,中国从乌克兰购回“库兹涅佐夫”号的姊妹舰“瓦良格”号空壳,通过艰苦努力,成功将其改装为“辽宁舰”。

我们积累了全套的航母改装经验和技术,从舰载机歼-15,到雷达、电子设备,中国拥有完整的航母产业链。因此,将“库兹涅佐夫”号修复并升级后转售给巴基斯坦,技术上完全可行。

当然,这一方案也并非没有风险,包括印度可能的外交施压,以及巴基斯坦的经济支付能力都将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但总的来说,这笔交易充满了战略和经济的双重收益。

师徒易位

“库兹涅佐夫”号的命运,其潜在的交易方式,不仅仅是一艘舰艇的买卖,更是中俄两国乃至整个全球军工实力和国家能力此消彼长的一个缩影。

回想当年,中国在引进“瓦良格”号空壳时,国内在航母技术上几乎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建造和改装大型航母的经验。正是徐增平先生的冒险之举,才为中国航母事业提供了宝贵的起点。

而如今,中国已拥有了满载排水量7万吨的“山东舰”,以及配备电磁弹射技术的“福建舰”,甚至在规划更先进的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

反观俄罗斯,曾经是航母大国的继承者,如今却连唯一一艘航母的维修能力都已丧失,主动承认自身工业能力的全面退化。这无疑是历史性的反转,令人感慨。

俄国人买中国航母?

在这种背景下,“库兹涅佐夫”号的出售,或许只是一个开端。一个更大胆的设想正在浮现:俄罗斯在彻底甩掉这个沉重的包袱后,会不会反过来向中国订购全新的现代化航母?

这种看似“没面子”的举动,在现实的工业能力面前,却可能是俄罗斯快速重建航母部队的唯一可行路径。毕竟,俄罗斯已无力自建大型航母。

而中国造船业具备强大的产能、极快的建造速度以及相对更低的成本。中国甚至可以为俄罗斯量身打造一艘6万吨级,搭载电磁弹射系统,并可搭配歼-35隐身舰载机的现代化航母。

所以,“库兹涅佐夫”号的交易,也许仅仅是中俄军工合作模式深刻转变的开端。这艘老舰的命运,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宣告着一个以实力为基础的国际关系新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