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盟达成协议!特朗普警告中国,明面上绝不妥协,还有后手
欧盟刚对美国献上“投名状”,转身却发现华盛顿正向中国递出橄榄枝。这番操作,让人不禁要问:欧盟的牺牲,究竟是解了自己的围?还是无意中为他人做了嫁衣?它又暴露了哪些深层焦虑?
从表面看,美欧之间似乎刚达成一项“重大”协议。七月二十七日,特朗普与冯德莱恩在苏格兰共同宣布了新贸易协定。一些评论认为,这是特朗普“关税总统”战略的又一次胜利。似乎他对欧盟的极限施压,终于奏效了。
然而,细究协议内容,它更像一份“止损合同”。这远非美国单方面的完胜。此前,美国曾向欧盟发出十四封“威胁信”。特朗普甚至扬言,要对欧盟商品征收高达百分之五十的惩罚性关税。
这股巨大外部压力下,欧盟内部经济本已承压。英国脱欧、能源危机,还有对俄制裁,都让其迫切需要稳定。所以,寻求妥协几乎成了必然。
最终敲定的协议,将美国对欧盟关税定在百分之十五。这远低于最初威胁的百分之五十。同时,欧盟也做出重要让步。
它承诺追加六千亿美元对美投资,还将购买七千五百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欧盟还同意放宽对飞机、医疗用品、烈酒的百分之十“最低基准关税”。
双方还谈及“抵消机制”,允许欧盟在美车企免税出口部分汽车。这些条款说明,美欧协议不是美国单方面获利。
它更像是双方为避免更大冲突,而进行的相互妥协。欧盟拥有高达一千九百八十亿欧元的贸易顺差。其决策核心,显然是稳住美国关系。
避免经济遭受无法承受的巨大冲击,才是他们的首要考量。
总统的算盘
值得玩味的是,在宣布美欧协议的发布会上,特朗普总统的心思,似乎并不完全在此。他很快就将话题,微妙地转向了中国。
但他的语气,却显得颇为谨慎,称“接下来就得看情况如何发展”。这种表述,暴露了他对华策略的不确定性,也暗示了其对华政策的复杂性。
特朗普总统目前面临着两难境地。在政治层面,他需要维持其“关税总统”的强硬形象。以此稳固选民基本盘,并为二〇二六年国会中期选举铺路。
任何公开对华示弱,都可能被视为政治上的失败。这将直接影响共和党的选情。这使得他在公开场合,必须保持对华的强硬姿态。
然而,在经济层面,美国面临着巨大的内部压力。联邦债务已突破三十万亿美元大关,财政赤字高悬。
以华尔街和众多跨国企业为代表的美国商界,因中美贸易摩擦,利益严重受损。他们持续向政府施压,急切希望中美关系能够缓和。
目的很简单,确保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市场准入。这种“面子”与“里子”之间的矛盾,使得特朗普政府的对华策略,呈现出“表面强硬,私下柔软”的特点。
一方面,特朗普在公众面前言辞激烈,毫不退让。另一方面,美国财长贝森特和国务卿鲁比奥等高层官员近期却频繁向中国释放善意。
他们表示愿意进行会谈,并暗示“很多问题都可以谈”。这背后反映的正是美国商界的集体焦虑。
他们深知,与中国供应链和市场完全脱钩,将是无法承受的代价。因此,他们急于推动中美双方达成实质性协议。
以此缓解经济压力,并使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战略,能够形成闭环。避免因中国这一核心环节的缺失而功亏一篑。
盟友的困境
欧盟的让步,看似解决了自身燃眉之急。但无形中,它也成为了中美博弈的“催化剂”。
正是因为日本、欧盟等美国传统盟友在压力之下陆续“签约”,特朗普的关税同盟,才在外人看来似乎初具规模。
但这个同盟的根基并不牢固,它的脆弱性在于,如果作为全球供应链核心和巨大市场的中国迟迟不肯妥协,那么这套关税体系,便如多米诺骨牌般面临崩塌的风险。
欧盟为了避免成为特朗普“杀鸡儆猴”的对象,选择对美做出战略性妥协。特别是在中欧建交五十周年峰会上。
它以中国需承担更多减排责任为由,单方面拒签《气候行动联合声明》。外界普遍解读为,这是向美国表忠心。
以此换取美国更大的让步,并避免成为其贸易大棒的下一个目标。然而,欧盟的这种“配合”行为,反而加剧了特朗普政府必须尽快锁定中国。
达成协议的紧迫感。因为如果不能搞定中国,这个看似成型的关税同盟,随时可能因内部压力而瓦解。盟友们也可能反悔。
在特朗普竞选团队眼中,每年通过关税为美国赚取七千亿美元的目标,需要中国的配合才能真正实现。
中国的态度在此刻显得尤为关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此前就已明确回应欧盟在气候问题上的指责。
她用具体数据证明了中国在减排方面的巨大贡献:过去十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增至百分之十七点九。碳排放强度下降超过百分之三十四。
这表明中国在维护自身国家立场的同时,也展现了在国际合作中的负责任态度。既不主动挑事,也不轻易妥协。
结语:棋局终章?
美欧达成的协议,从根本上讲,只是一个阶段性协议。并非最终解决方案。它未能带来欧盟所期望的特朗普的绝对信任。
反而因为美国随后对华态度的某种软化,将欧盟置于尴尬的被动境地。欧盟的“选边站”策略,究竟是明智的现实主义选择?还是导致自身陷入两难的战略误判?此刻看来,答案已趋于明朗。
中美关系目前已进入新一轮高度敏感的博弈期。即将到来的第三轮中美高层会谈,预计在瑞典举行。同时,一个由美国商务部牵头的高级别代表团也即将访华。
这些都预示着中美之间的谈判进入了关键时刻。这场全球贸易棋局的真正主角,始终是中美两国。
无论其他玩家如何精心计算,试图通过各种策略来规避风险或谋取利益,最终都可能发现自己只是大国博弈棋盘上的一个变量。瑞典会谈的结果,将是检验特朗普真实底牌的关键时刻,也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全球贸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