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棒挥空,54国不仅没站队,反而集体倒向中国,颜面扫地!


特朗普本想用关税大棒把全世界都圈回美国的院子里,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竟亲手把54个国家推向了中国,直接助攻中国成了新的“全球顶流”。这反转来得又快又猛,让人不禁想问,这到底是特朗普的剧本写砸了,还是中国的方案太香了?

事情的引爆点在7月31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宣布对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开征所谓的“对等关税”,税率从10%到41%不等。这根大棒挥舞起来,几乎是无差别攻击,不仅发展中国家被卷入,连许多最不发达国家也未能幸免,非洲成了重灾区。

这关税加的,六亲不认

这份关税清单可以说是相当不讲道理。南非、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等国的产品,直接被加征了高达30%的关税。最离谱的是莱索托,这个被联合国认证的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竟然也被扣上了“操控汇率”和“产能过剩”的帽子,喜提15%的额外关税。

当地的纺织工人听到这消息都懵了,满脸问号:“什么是操控汇率?什么是产能过剩?”对他们来说,这些宏大叙事远不如饭碗重要。这个国家已经宣布进入为期两年的全国灾难状态,支柱产业纺织业正在经历大规模失业潮。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对此愤怒回应,直指特朗普的政策根本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死活。南非的矿产、钢铁、农业是对美出口的主力,现在等于被掐住了脖子。南非柑橘种植者协会更是发出警告,关税一旦生效,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将面临威胁,失业是板上钉钉的事。

美国关门,中国开窗

就在非洲多国被这根关税大棒打得晕头转向,甚至感到绝望之际,中国却打开了一扇窗。这一举动并非心血来潮,早在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非洲兄弟就投出了关键的76张赞成票,这份情谊,中国一直记着。

今年6月11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对53个建交的非洲国家,实行100%零关税政策。这意味着从农业到矿产,再到初级加工品,非洲的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不再需要缴纳任何关税,成本骤降,竞争力瞬间拉满。

比如贝宁的冷冻水果,过去因为关税问题在中国市场没什么价格优势,现在零关税政策一出,立刻变得抢手起来,实现了非洲商家和中国消费者的双赢。这还不算完,中国解决问题的思路远不止减税这么简单。

真金白银的选择题

过去非洲食品想进入中国,审批流程复杂漫长,等上三个月是家常便饭。现在,中国湖南自贸区搞了个“非洲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直接把审批时间砍到了45天以内。这个高效务实的举措,已经帮助大批非洲企业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并且还计划推广到海南、广西等地。

一增一减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今年上半年,中非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2.4%,达到9630亿元人民币。而同一时期,美国与非洲的贸易额却下降了13.4%。谁是真朋友,谁在玩霸权,企业和市场用脚投了票。

更重要的是,中非合作的格局也在升级。赞比亚的铜矿就是个典型例子,中国企业不只是去买矿,而是在当地建起了“赞中经贸合作区”,带来了先进的冶炼技术和设备,为当地创造了整整2万个就业机会,帮助赞比亚的铜矿资源直接对接中国的电池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种模式,是实实在在的“造血”,而不是临时的“输血”。

关税背后的“小本本”

特朗普的关税真的是为了“公平贸易”吗?南非经济学家贾米恩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过是特朗普通过贸易手段操控国际关系的工具。说白了,谁不听话就打谁。

南非之所以被课以重税,背后恐怕藏着特朗普的“小本本”:这个国家不仅在国际法院起诉以色列,还是金砖国家中的活跃分子。这种外交上的独立自主,显然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南非矿产和石油资源部长也毫不客气地表示,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不是美国。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曾表示,特朗普的关税已成定局。他们傲慢地认为,美国依然是世界规则的唯一制定者,可以用经济大棒让所有国家下跪,从而确保其霸权再续百年。

结语

然而,时代真的变了。尼日利亚经济学家雷瓦内直言:“非洲正径直投向中国。”南非学者莱茨瓦洛更是表示,现在正是非洲国家加强南南合作,并完全转向中国的最佳时机,帮助中国成为下一个美国级别的国家。

特朗普可能到最后都没想明白,自己精心设计的一场全球“服从性测试”,怎么就成了中国的最佳助攻。他挥舞的关税大棒,非但没能砸开通往美国优先的道路,反而把自己逼进了越来越窄的胡同。正如巴西总统卢拉所说,这个世界不需要皇帝。很多时候,或许不光是中国人庆幸,许多国家也在心里感叹:“还好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