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中国女排二传手问题,世锦赛16进8以1:3负手下败将,身高和经验不足成最大短板
这次中国女排世锦赛一败再败,16进8靠的那点硬仗硬拼,最后竟然以1:3被法国给扇了回来,是不是觉得太寒心?我看完比赛,脑袋一片空白的心里那股怒火啊,真是扔不掉。就像有人以前说的,身高是天赋,经验是沉淀,但你说一句身高还不够,经验还不够,那我们还能怎么打?培养的套路还在那个老地方转圈圈,竟然还敢指望靠“潜力股”什么的翻身。你说这帮人到底在想些什么?是不是觉得急需要点奇迹,还是觉得郎平当年的光环还罩得住一切?
顺带一提,咱们的二传手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成为焦点了。你看看,人家那法国和巴西,身高身材都摆在那,输赢就看谁敢拼谁敢跳。中国队在身高这块总是卡在一个关卡里,竟然还傻乎乎觉得只要技术好就行?错了,兄弟姐妹,这技术再好,没有身高撑腰,仿佛在巨人堆里跳舞,怎么跳都难看。我们队的二传是谁都看得出来,是传球的脑袋,但对比起对面那两米多的高个,真的是差十万八千里。你说,培养张籽萱还用不用心?她就那身板,没经验,没高度,没成绩,你敢把主二传就扔出去?哪个队敢这样操作?我昨天还特意查了,联合国都知道,身高最起码得185起步,否则就是不值一提。这算啥?未来的排坛,还能指望个个身高在180以里,能把对手打趴下?
更别说这个世界的规则了。南美队哪些中坚力量,个个都比我们高个十厘米,打低点没有用,硬钢硬拼,一传一扣,都是打到你脸上的。你那点身高优势全用在拦网和反击上,结果呢?你看我们队那几个二传传的球,就像乱糟糟的家务,一边摆弄一边瞎扯。你说这帮人是不是觉得只要会传球就够了?不,这世道,打到我腿软的,才是真正的硬道理。身高不行,技巧也没概念,心态又不稳,咋打?这不是开玩笑吗?到现在还有人站出来说,培养未来的年轻人,没错,但这是不是越搞越像“打补丁”?是不是还在用老一套思路瞎折腾?我说你们真正懂排球吗?每次比赛一结束,说的最多的都是“练技术”“培训潜力”,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潜力兵什么时候能变成战斗力?身高的天赋是谁也抢不走的。
再说一个点,觉得培养二传、培养主攻手都对,但你看那赛场,菜鸡换了个曲线还在摇摆。有经验的辅佐没?没有。没人能帮忙节奏把控。你说中国女排没救吗?不,但必须打破那一套“只有技术,要拼弹性”的迷梦。身高就是天赋,骑墙的想法才会让人笑掉大牙。你要是还相信“只要练得细腻,身体不行也能拼起来”,那你也别怪下一次比赛还是败给人家身高出众的对手。技术过硬?可以。有天赋也得有机会去历练。只是现在的培养思路,跟不上国际水准,队内比拼不仅是技术层面,更是身高实力的硬碰硬。
说实话,比赛结束我就一直在想——我们这操盘,真的是“有志者事竟成”吗?还是说一切都还在原地打转。你就算把两米高的女排全体搬到场上,硬碰硬,能不能赢?没到那个地步,谁敢大话百出?有人说,排球靠的是技术和配合,可问题是技术不可能单靠练,身高这块也不能靠后天努力变高。你猜猜,咱们的二传,什么身高才算合格?我要说185以上才像样,别说别人不尊重你的努力,那是实力的硬指标。你说,咱们将来还能靠“潜力股”扭转吗?我看不太可能。
至于为了排球的明天,下场就该大刀阔斧。要的不是数十年后,才提醒自己身高不够。谁都知道,长远的布局必须跟得上国际潮流。要不然,只能面对那些像法国、巴西一样的高大队伍,唯有挨打,挨到什么时候才醒?我不敢说中国队一定会崩,但今天的败北,确实让人看清了问题的根源。你说人生还剩多少时间去等待奇迹?反正我是看够了,这种“意外”还算意外吗?总不能每天每晚都靠着“潜力股满天飞”来笑着过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