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台上的甄子丹 台湾青年的不眠夜 吴京的缺席风波


#上海观光路线推荐#

阅兵台上的甄子丹 台湾青年的不眠夜 吴京的缺席风波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在此举行。阳光穿透晨雾。照在受阅官兵的肩章上。也照在观礼嘉宾甄子丹的脸上。

62岁的他。身着深色西装。身姿挺拔。像叶问一样站立。这位全国政协委员。目光灼灼。他说这是毕生的荣幸。

为何是他?

甄子丹的观礼邀请。引发广泛讨论。答案其实早已写在他的人生选择里。他11岁随家人移民美国波士顿。曾手握美国国籍。但在2010年。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放弃美国国籍。回归中国籍。他说这是理所应当的。归属感。对他而言。不是护照上的字母。而是血脉里的共鸣。他曾在公开场合纠正主持人:“我是中国的甄子丹先生。不是美国的”。

他的爱国情怀。也倾注于角色。《叶问》《精武门》……他通过文化艺术传递着民族精神。此次阅兵邀请文艺界代表。正是认可了文化工作者在传承历史中的独特价值。

“战狼”何在?

甄子丹的身影。让许多人想起另一位以“爱国”闻名的武打明星——吴京。他意外缺席了这场国家级仪式。网友的疑问和调侃随之而来。

吴京曾凭《战狼2》创造56.9亿票房神话。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点燃全民爱国热情。但如今。他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口碑风暴。其“战狼人设”遭遇挑战。网友翻出他昔日采访片段。“坦克没有后视镜”等言论被做成表情包疯狂传播。此外。他曾在颁奖典礼上被拍到使用iPhone。引发对其“爱国人设”的质疑。还有人调侃他是“民办军人”——只演过军人。没当过兵。

但吴京“罪不至此”

回顾过往。吴京有过实实在在的付出。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默默前往灾区担任志愿者。还收养了两名孤儿。在专业领域。为拍摄《战狼》。他提前进入部队特训。和士兵同吃同住;拍《长津湖》时。他在零下几十度的极寒环境中不用替身。冻得嘴唇发紫也心甘情愿。这些行动。绝非“人设”二字可以轻易否定。

他的困境。某种程度上也是传统动作明星在新时代面临的转型阵痛。观众审美在变。拒绝被单一符号裹挟。渴望更真实、多元的表达。

海峡对岸的掌声

阅兵观礼台上。还有一群特殊的身影——来自台湾的同胞。他们的激动之情。同样溢于言表。

台湾退役舰长吕礼诗自豪地说:“我是以‘台湾海军’身份参加九三阅兵观礼的‘台湾第一人’。”他更调皮地表示:“我不是统派。我是中国派。”

台湾知名统派郭冠英感叹:“十年来。祖国实力强大了太多。”当战略打击群方队经过时。台胞观礼区几次自发地鼓掌欢呼。

台青李东宪感慨道:“作为一位拿到大陆身份证的台胞。我能切实感受到祖国给人民带来的安全感。”他想到高祖父在台湾抗日中被日军杀害的历史。感叹:“如果80年前我们有今天这样精良的武器。日本敢侵略我们吗?”

统一联盟党副主席李尚贤指出。阅兵彰显了中华民族结束百年屈辱。已有力量不被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台媒体人吴东昇认为。阅兵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这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光荣与骄傲。

思考:何为爱国?何以爱国?

甄子丹受邀观礼。是国家对其长期以来正面影响和社会贡献的认可。这绝非偶然。吴京虽未到场且争议缠身。但其过去的某些实际行动也不应被全盘否定。爱国。不应是“非此即彼”的简单对比。

爱国的方式可以多样。但核心在于发自真心、行之务实。它可以是为国争光的荣誉感。是回归国籍的坚定选择。是投身公益的默默付出。是拍摄作品的匠心传承。也是海峡对岸同胞那份“与有荣焉”的自豪。

九三阅兵。是一次国力军威的展示。也是一次民族情感的凝聚。它告诉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团结一心。守护家国。才是我们始终该坚守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