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公里” 二手车出海爆火!商务部回应背后藏着哪些秘密?


在全球汽车贸易版图不断重构的当下,中国 “0 公里” 二手汽车出口现象正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有人惊叹于中国汽车产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新路径,也有人担忧其对本土汽车行业的潜在影响。在 7 月 3 日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的回应揭开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政策密码,让我们得以深入探究这一新兴贸易趋势。

一、“0 公里” 二手车:政策推动下的贸易新宠

“0 公里” 二手汽车,指的是上完牌照但几乎没有行驶里程的车辆,在二手车市场中,它们常覆盖车膜,以比新车低 20% - 30% 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这并非企业自发的零散行为,而是政策支持下的行业趋势。2024 年 2 月,商务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二手车出口相关政策,在全国启动二手车出口业务。一年多来,各地严格落实要求,保障出口车辆质量安全,满足海外消费者多元购车需求。

二、出口热潮背后的市场逻辑

从车企视角看,“0 公里” 二手车出口是缓解库存压力、拓展海外市场的利器。在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部分车企借助这一方式,将产品推向国际舞台,尤其是对出口渠道有限的厂商而言,更是打开了新销路。在俄罗斯市场,长城、奇瑞等品牌通过此类方式,加速品牌国际化进程。

对于海外消费者,“0 公里” 二手车以近乎新车的品质、实惠的价格,成为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在中东、东南亚等地区,中国汽车凭借性价比优势,收获大量消费者青睐,为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赢得口碑。

三、繁荣背后的隐忧与挑战

“0 公里” 二手车出口并非一路坦途。对海外消费者来说,新能源车型的质保政策是一大困扰。许多新能源品牌质保仅限首任车主,二手出口后,国外买家难以享受同等售后保障。此外,“0 公里” 车辆类似库存车,可能存在零部件老化等问题,影响车辆性能与使用寿命。

四、政策护航,驶向规范发展之路

针对现存问题,商务部明确表示,将持续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二手车出口工作的指导。未来,更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更规范的市场管理措施或将陆续出台,旨在推动 “0 公里” 二手车出口健康有序发展,保障海外消费者权益,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行稳致远。

中国 “0 公里” 二手汽车出口,是政策与市场共同作用的成果。它既为中国汽车产业开辟了新赛道,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政策的不断完善与引导下,这一贸易模式有望为中国汽车走向世界贡献更多力量,让 “中国制造” 在全球汽车市场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