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逆转!国际巨头掀涨价潮,最高30%!筹码大幅集中的存储芯片9只龙头概念股来了
国际存储芯片巨头三星和美光近日接连放出涨价消息,部分产品价格涨幅最高达到30%。 这一轮涨价潮背后,是AI算力革命带来的供需格局彻底重构。
存储芯片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由AI驱动的剧烈变革。 随着三星、美光等国际巨头宣布大幅上调产品价格,整个行业的景气度急剧攀升。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波动,而是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引发的供应链深度重构。
全球AI军备竞赛直接拉动了对高端存储芯片的饥渴需求。AI服务器需要的存储容量远超传统服务器,以英伟达Blackwell平台为例,单台AI服务器的SSD配置正从64TB向96TB升级。 这种需求增长是爆发式的。
国内互联网巨头也在全力加码AI投入,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腾讯2025年的AI相关资本支出可能达到千亿级别。 这些投资最终都会转化为对存储芯片的实际采购订单。
在供应端,主要生产商的行为导致了市场结构的显著变化。 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头部厂商从2025年4月开始,将产能从传统的DDR4大规模转向DDR5、LPDDR5以及更先进的HBM高带宽内存。
这种产能转移造成DDR4供应缺口急剧扩大,甚至出现了罕见的价格倒挂现象:2025年6月,DDR4 16Gb现货价格飙升至12.3美元,而同容量的DDR5价格仅为6.05美元左右,前代产品价格反而比新一代产品高出一倍。
HBM作为AI算力的关键支撑,迎来了高景气周期。HBM通过垂直堆叠DRAM芯片和超宽数据通路,为AI工作负载提供了最佳的带宽、密度和能耗平衡。
美光科技在最新的财报中透露,其HBM营收在2025财年第四季度创下新高,推动数据中心业务业绩创新高。 美光预计下一财季营收将达到122亿至128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
存储芯片行业的周期性特征非常明显。 光大证券分析指出,该行业从2024年第三季度触底后,已在2025年第二季度进入明确的复苏通道。
行业周期的反转为相关企业带来了业绩弹性。根据头豹研究院预测,到2027年,全球存储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380亿美元。
中国市场的增长更为迅速,中研普华行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500亿元人民币,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速保持在20%以上。
中国存储芯片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正崭露头角。 2025年第一季度,长鑫存储和长江存储的季度营收均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国内存储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开始占据一席之地。 在2025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透露其即将推出的Ascend 950PR芯片采用了自研HBM技术。 这些技术进步正在打破长期以来由国际巨头主导的市场格局。
A股市场中涉及存储芯片的概念股接近120只。 截至2024年,这些公司的整体境外营收超过220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超过30%,今年上半年这一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1%以上。
一些公司的存储芯片业务在境外市场已经建立了稳固的地位。 兆易创新约七成营收来自于存储芯片,其2024年上半年境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75%。
联芸科技的主控芯片与国内外闪存原厂颗粒全面适配,通过国内模组厂商配套出海。 江波龙在收购巴西存储巨头SMART Modular后,整合成立的巴西子公司Zilia已成为其出海客户的“第一站”。
自2020年至2024年,存储芯片概念股的资本开支持续加大,2024年接近1250亿元,较2020年增加近55%。
今年上半年资本开支整体接近608亿元。 从资本开支占营收比重来看,该比值自2022年以来持续增加,2024年达到17.11%。 有9家公司2024年资本开支占营收比重均超过50%,包括华虹公司、利扬芯片等。
根据CFM闪存市场预测,随着AI服务器出货规模持续扩大,下半年服务器NAND市场备货需求升温,四季度存储市场价格将迎来全面上涨。
今年以来,存储芯片板块整体表现优异,但部分公司跑输了半导体行业指数。 数据显示,年内跑输申万半导体行业指数(涨幅50.51%),且最新股东户数较二季度末下降超过5%的存储芯片概念股仅有9只。
东方中科、精测电子、光韵达、深科技等公司的最新股东户数较二季度末下降幅度均超过10%。
其中东方中科股东户数下降超过25%,该公司旗下品牌加速科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250MBps高性能数字混合信号测试机,对市场上EEPROM、中小容量NOR Flash及嵌入式存储器有良好支持。
精测电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在存储芯片制造领域,公司与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众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光韵达拥有中国第一条12英寸全自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生产线,其存储芯片的制造工艺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原厂持续将产能转向高端产品,以及AI带来的需求结构性增长,存储芯片市场的供需紧张局面仍在持续。
国内存储企业凭借技术突破和本土供应链优势,正在全球市场中争取更大份额。 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向显示,部分存储芯片概念股的筹码正在集中,反映出市场对细分领域龙头公司的关注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