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厂投资影视5年未果,反思后悔失去老大地位
鹅厂最近这滋味,怕是如鲠在喉。
原想着凭《长安的荔枝》执牛耳于影视圈,谁知优酷横空出世,一记闷棍敲得它有些发懵。
要说这事儿,怨得了旁人吗?
明面上看,是《长安的荔枝》后期主演遭了诟病,人设倾颓。
可细琢磨,这真是无妄之灾?
抑或,这背后潜藏着更深邃的门道?
先聊聊鹅厂。
家底殷实,财大气粗,这是优势不假。
可有时,也易于陷入“唯我独尊”的窠臼。
总觉着流量在握,便可号令天下。
可现如今,观众又非泥塑木雕,光靠流量明星堆砌,剧情乏善可陈,照样不买单。
《长安的荔枝》前期宣发铺天盖地,声势烜赫,可奈何故事本身出了纰漏。
历史剧并非琼瑶剧,需的是对历史的敬畏,对细节的雕琢。
倘若仅是借个历史的躯壳,卿卿我我,那观众定然拂袖而去。
反观优酷,这些年秣马厉兵,蓄势待发。
古偶、现偶、职场剧,多点开花。
《藏海传》更是孤注一掷,据说单是制作经费就令人咋舌。
但人家也的确掷地有声,一部剧便能让优酷喘口气,这投资回报率,着实可观。
更遑论还有央视站台的《以法之名》,单看预约人次,便可知观众翘首以盼。
这背后,实则是平台策略的霄壤之别。
鹅厂或许更垂青短期效应,力求快速变现。
而优酷则更着眼长线布局,甘愿耗时砥砺精品。
诚然,这两种方略,各有千秋。
毕竟,平台也要糊口,也要营利。
但症结在于,当所有平台都一味追求快速变现,都奉行流量至上时,真正的好剧,还有多少存活余地?
有人云,观众是善忘的。
一部烂剧过去,大家很快就会抛诸脑后。
果真如此吗?
观众或许会忘却具体的桥段,但他们不会忘怀被粗制滥造的剧集戕害过的感情。
一次次的铩羽而归,会让他们对整个行业丧失信心。
言归正传,鹅厂此番“折戟”,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起码,它能让鹅厂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方针。
毕竟,影视行业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
谁能笑到最后,看的不是谁起跑迅猛,而是谁更有韧性,谁更能坚守为王。
有人也许会说,平台竞逐,归根结底还是资本的博弈。
谁更有钱,谁就能购得更好的剧本,延揽更大的腕儿。
此言固然不谬,但资本并非万能。
再多的金钱,也换不来观众的赤诚之心。
是以,这场“鹅优之争”,表面上看是两个平台的角力,实则,是中国影视行业的一次涤荡。
它警醒我们,流量并非圭臬,才是王道。
唯有真正尊重观众,倾注心力打磨剧集,方能赢得市场。
两家争长论短,观众自然是坐收渔利。
反正佳剧谁家有,我就追谁家的。
荷包早已备妥,就看你们谁能呈上真正的好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