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国跌倒,中国吃饱?中国为什么不能成为超级大国
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抖一抖。有些人盯着中国说:“你看,美国摔了,中国是不是就能安稳吃饱?”这话听着挺熟悉,就像那句“西风一衰,东风必盛”一样的味道。
说到底,这几十年来中国走的路,靠的真的是自己拼出来的,还是说靠别人出错的缝隙偷空?再说那“超级大国”的称号,非得咱们抢着戴,不嫌累吗?是谁定的规矩?又是谁在当那公平的裁判?
今天咱们就聊聊,看中国到底行不行,有没有资格要这个称号?是不是值得去争那条老路,走那车不归人的路子?
“你跌你的跤,我走我的路”——中国根本不靠谁衰退吃饭
美国遭遇了点挫折,全球都在关注中国是否终于可以“放开手”了。这事听起来挺搞笑,但深一层其实藏着老问题:是不是中国的崛起,是靠着美国的衰败才实现的?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突然爆发,导致全球股市一片惨淡。雷曼兄弟倒闭,引发华尔街一片惊愕,整个金融圈都乱成一锅粥。
中国这边可是没闲着,中央迅速行动,推出了4万亿的大规模投资计划,接连不断地搞铁路、公路和城镇化项目,既稳住了经济增长,又趁机在国际舞台上拿了个大把的份额。
在G20峰会上,领导们纷纷提到“中国的稳定”,直夸中国救了全球一命。
回想起2020年疫情爆发的时候,美国的医疗体系一下子就崩溃了,口罩啥的全靠中国帮忙供应。中国在二月份封城,三月份又开始复工,结果外贸反而逆势上涨,一整年的GDP增长了2.3%,成了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这事儿说明啥呢?不是美国跌倒了,我们才有机会站起来。咱们全靠自己把粮食种得好,土地犁得深一点,水灌得均匀一些,才养活了十四亿人,还带动了国际市场的需求。
简单点说吧,要是美国顺利,我们和他做买卖;他出点问题,我们保证供得上。美国一摔跤,对咱们的影响其实不大,关键还是得看咱自己脚底有没有泥坑。
要是靠着别人的败落发财,那顶多算是“掘墓人”罢了。中国要走的路,是成为“筑梦者”。究竟要筑些什么呢?当然是构建一个可持续、系统性的发展体系,而不是靠踩着别人的陨落来攀登的短暂光辉。
说到底,这几十年中国的发展不是仰仗谁倒下了捞点红利,而是靠着制度的优势、组织的能力和战略的自信,把高铁、卫星、互联网这些成果从泥潭里挖了出来。咱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就算别人走偏了,咱也不会跟着掉坑。
所以啊,那句“美国摔倒,中国吃饱”的说法,从根本上讲就站不住脚。关键不是别人倒了没有,而是咱们是不是走得稳、能扛得住、干得起事。咱不靠别人倒霉赚机会,而是真扎扎实实干点事。
“超级大国”这口锅,咱中国真没兴趣背
很多人老在猜:中国会不会变成下一个“超级大国”?听起来像是在夸咱,但其实话里有话——它默认的“超级大国”,是那种美式的那一套。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套路,大致就是“打仗、掌握全球大局、输出价值观”。实际上,美啥的时候都靠着军火、宣传、联盟和制裁走到今天。你要是不听话,立马就动手行动。
至于咱们中国,打仗?我们可是搞的是脱贫攻坚战,奋斗在第一线;输出价值观?我们推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实实在在的项目帮扶;想掌控全球议题?我们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一张张协议、一票票投下去,都是实打实的合作成果。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把自己融入了国际市场,经过四十年的努力,没有靠打仗,也没有靠殖民扩张,竟然把GDP升到了世界第二位。你说,这能不能算“超级”?从成长的速度来看,当然是;但从用兵打仗的方法来说,那完全不是一回事。
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者吉迪恩·拉赫曼曾提过:“中国不太可能变成超级大国,因为它不打算用武力来统治世界。”这话虽然是西方人说的,但正中要害。
我们谈的不是“谁听我的谁就得好”,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那套超级大国的套路,就是“谁不听话就制裁”,而咱们中国则是“你发展,我也放心”。
中国的崛起更像是一种制度推动的上升,并不是靠霸权思想推动的。比方说中欧班列,2013年那会儿没人太当回事,现在每年发出去的就有4万列车。
非洲的援建项目,修建公路、建造医院、铺设电网,全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不靠所谓的“制度输出”那些花哨的东西。
这不是所谓的“低配版超级大国”,而是完全换了个故事情节。咱们根本没打算去争那个“超级大国”的宝座,那只是美式霸权设的圈套,谁去坐谁头疼。
中国走得快,是因为走得踏实,不是为了去抢“权力”。咱们不追求称王称霸,追求的是世界的长久安宁。你搞你的阵营策略,我打造我的命运共同体;你喜欢发号施令,我更愿意修建铁路。
所以吧,要问“中国能不能成超级大国”,就得先搞明白:这超级大国,是光荣,还是陷阱?是舞台,还是枷锁?这事咱们不背这锅,因为咱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忙。
“不是不能,是不必”——中国要的是领导力,不是霸权位
从经济、军事、科技、人口,以及治理能力这些方面看,咱们中国早就拥有了所谓“超级大国”的硬核实力。
说到GDP,2023年已经突破121万亿元大关,真是挺吓人的。再说工业体系吧,这边厢是全球唯一一个把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所有工业门类都囊括在内的国家,实力摆在那儿,甩别人几条街。
谈到科技方面,虽然芯片还在追赶的阶段,但“北斗”“嫦娥”“高铁”“核电”这些项目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王牌,完全没得说。这根本不是“不能”,而是说“完全没有必要”。
2021年,中国帮助建设的非盟疾控中心在埃塞俄比亚落成,总面积达9万平米,这整个流程都由中方负责设计、施工,还提供培训。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都认可,这一举措直接让非洲的公共卫生体系迈上了新的台阶。
2023年,中老铁路正式开通,全长超过1000公里,从昆明一直通到万象。沿线不仅实现了货运通畅,还带来了大量的客流和资金流,老挝的副主席笑得合不拢嘴。
到2024年,国际民意调查显示,在非洲、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国家中,中国被认为是“更可靠、更合作、更实际”的大国,尤其在“尊重国家主权”这项上,中国的得分远远领先于美国。
这就意味着啥呢?就是说中国不是靠搞干预、插手别国内政来赢得信任,而是靠真心实意帮忙、兢兢业业建设,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folks相信你,不是因为你嘴巴喊得多响,而是真的帮了实事儿。你身为大国,如果有人愿意跟你走,这才叫真正的领导力。
有人说中国没动兵,那是不是因为不敢?错啦,实际上是我们有实力不用动武也能搞定事情。
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中国可是五个常任理事国里派兵最多的那一个。我们派兵主要是为了稳定局势,出资则是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算账。
实际上,中国并不缺乏成为超级大国的实力,而是不打算按那套老旧的秩序剧本走下去。我们所做的,不是去“称王称霸”,而是重新搭建一个“大家都能过得好”的国际合作新局面。
咱们的实力可不缺,但更拿手的还是动脑筋。不是没有分站那位置,而是觉得那个位置坐着不太舒服。
所以呢,不用老问“中国为什么不能变成超级大国”,倒是该问问:整个世界能不能接受一个不搞战争、不抢资源、专注做实事的强国?
参考资料:王文“中国是超级大国吗?”不要“棒杀”也不要“捧杀”.观察者网.2024-12-16
啥原因让中国走上了成为超级大国的道路——凤凰周刊的访谈,发布时间是2013年9月12号。
2013年,大家在猜,中国会不会变成超级大国呢?——国际先驱导报,发布时间是2013年8月16号。
吉迪恩·拉赫曼觉得,中国不太可能变成超级大国,主要是因为它不喜欢搞战争。——观察者网,发布时间是2021年7月22日。
根据国际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逐渐落幕后,两个国家的相对位置变得更加明显。这份调查关注全球民意,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于两国发展趋势的看法。——发表于《国际展望》2014年01期。
关于美国霸权的未来走向,是会逐步衰落,还是会得以延续呢?这篇文章发表于《太平洋学报》的2010年01期,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