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通过系统性改造手段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解决城市衰退、功能失调等问题,最终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综合性行动。

其核心特征与内涵如下:

一、定义与背景

定义:通过维护、整建、拆除、活化利用等方式,对城市中老化、功能不适应的区域(如旧工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等)进行空间重塑和功能升级。

背景:我国城镇化进入存量优化阶段,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需解决“城市病”(如设施老化、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并适应新发展需求。

二、主要对象

涵盖四大类区域:

老旧建成区:旧住宅区、旧商业区、旧厂区及城中村;

基础设施:地下管网、排水防涝系统、市政设施等“里子工程”;

公共空间:公园绿地、街道、历史文化街区;

安全短板:危房、消防隐患区域及城市生命线工程。

三、更新方式

综合整治:不拆除主体结构,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如加装电梯、适老化改造);

功能改变:旧厂房改造为创意园区(如北京798艺术区)或商业空间;

拆除重建:对危房或重大安全隐患区域彻底改造;

活化利用:保护历史建筑并赋予新功能,延续城市文脉。

四、核心目标

民生改善:解决加装电梯、停车难等“急难愁盼”问题,建设完整社区;

经济转型:培育新消费场景(如商业街区焕新)、推动产业升级;

文化传承:保护历史街区,留存城市“根”与“魂”;

可持续发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升生态与安全韧性。

五、政策与规模

国家战略:列入“十四五”规划,2025年全国已实施项目超6.6万个,投资达2.6万亿元;

资金支持:中央财政对重点城市提供最高12亿元补助,聚焦管网改造、老旧小区更新等领域。

城市更新本质是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工程,通过空间重构、功能升级与文化延续,推动城市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