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政频出,北京为何成为首个放宽限购的一线城市?


作者 | 燕大

舆论上沉寂许久的楼市,让北京一炮点燃。

原因是过去十几年,北京的限购政策都几乎秉持全国最严,而现在,北京突然在松绑限购和放宽公积金贷款上迈出一大步。

我捋了下核心部分:

松绑限购——五环外不再限购套数,有北京户口或交社保、交个税达标的,不论新房还是二手房,你想买几套买几套。

公积金贷款——你买二套房,贷款额度上限由之前的60万,现在提高到100万,以前交一年公积金能贷10万,现在交1年能贷15万;在此之前还有个“优惠”,即多子女的,额度还能再加40万。

新政的细节很多,我就不一一讲了,有需要的可以自行展开研究。

说实话,前几个月的楼市数据变的有点“冷”。看数据的话,二三四线楼市的参考意义已经不大,四大一线城市都参与进来了,最具参考意义的就是北上广深四个。

我印象中今年3月份的数据还可以,彼时四大一线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1个百分点,其中上海连涨34个月;二手房方面,3月份,四大一线从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2个点,尤其是上海,3月份成交2.93万套,创下近四年来的第二高。

新房不必多说,这里面政策加持的含量较高,关键看二手房,3月份四个一线的二手房价格微涨,而且成交量火爆,很明显,趁着房价在低谷,很多刚需趁机上了车。

但再看4、5、6月,根据7月份公布的数据,整体看,四大一线的二手房价格连续三个月环比下跌,分别跌0.2、0.7、0.7个点百分点。单独来看,北、上、广、深四城在6月份,环比跌幅分别为1%、0.7%、0.7%和0.5%。

从这你就能看出来,限购严格的北京二手房在6月份环比跌了1%,比其他三城市跌的稍多,所以,为什么这次打响松绑限购第一枪的是北京而不是其他三个,大概也有这个因素。

北京这个时候放大招,可以说是相当及时。虽然很多没买房的人盼着房价再跌一点,心情可以理解,毕竟谁都想买到更便宜房子,但实话实说,房价如果一直下跌甚至跳水,对绝大多数人都没好处。

拿隔壁小日子的反面案例举例,80年代美日搞贸易战,85年签订扼制日本贸易的“广场协议”,小日子的楼市在90年左右到顶,但之后日本并没有稳住房价和股价,导致日本股市和楼市一路跌了20多年,直到2013年安贝上台释放“三支救市箭”才开启反弹。

而那中间二十多年,日本失业数据爆棚,一大批日本年轻人躺平成为——平成废柴。

因为稳楼市关乎的不单是价格,还有背后的房地产业及背后复杂且长的产业网。这背后有无数的建筑公司、材料商、设计单位、电力设备公司、金融公司等等,涉及到成千上万从业人员,稳住房价,也能够稳住相当大一部分就业。

而且最直接的,对于买房的人来说,如果政府看着它跌不管,就像不管股市下跌一样,不进行调控只会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投资者都不玩了,这个市场也就废了,等你想再拉起来,不知道要再耗费多少倍的资金和资源。

持续稳住楼市跟稳住股市是一样的,只有稳住,才能让之前买房的人的资产不缩水,才不会因为房价下跌导致断贷增加,更能给后面买房的人增加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现在北京迈出稳楼市一大步,接下来,估计国家层面稳楼市的政策大招也不远了。

参考去年“924”,咱们卡着老美降息的时机放大招,然后大家都看到了,股市大幅拉升,近一年来都相对稳定,楼市在近一年也相对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而今年上面讲了大半年的“择机降息”,这个“机”可能也在9月,因为美国劳工部刚刚拿出的就业数据过于拉胯,大概率美联储会在接下来的9月降息。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巧,去年是9月,今年又大概率是9月,政策大招意味着利好,建议大家拭目以待。

不过话说回来,单纯稳房价属于治标不治本,基本面没有改观,靠刺激,缺少内在的持续的购买力支撑,长期看缺乏持续性。

这一点国家显然也看到了,而且在做,结合最近密集官宣的“幼儿园大班免费、生孩子给补贴、强制企业给员工交社保”,从某个层面看,就是在稳住和改善基本面。

许多社会问题本质上都是经济问题,以人为本,解决生娃之忧、育儿之忧、养老之忧,包括持续困扰的就业。

解决了这些,那稳楼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