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后的狠人杜预:娶了司马懿闺女,灭东吴后扭头搞发明


三国最后的狠人杜预:娶了司马懿闺女,灭东吴后扭头搞发明

聊三国,绕来绕去都是那些个英雄豪杰,可要说谁笑到了最后,活得最明白,我心里头有个人选,那绝对是杜预。这哥们儿的人生,简直就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逆袭爽文。

他爹杜恕,是个标准的技术型官僚,也是个硬骨头,在曹魏当官,因为太耿直,把曹爽和司马懿这两位大佬都给得罪了个遍。结果就是,自己被一脚踹到冷板凳上,连带着儿子杜预的前途也给堵死了。你说惨不惨?出身京兆杜氏这样的顶级门阀,空有一身学问,尤其是一肚子《左传》,却连个正经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在家干耗着。

这一耗,就耗到了三十多岁。眼瞅着同龄人都建功立业了,杜预还在家待业,这滋味,不好受。转机来得猝不及不及防,当时权倾朝野的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搞政治联姻,一盘算,就把自己亲妹妹,也就是司马懿的二闺女,嫁给了杜预。

这一下,杜预直接从“被封杀”的官二代,摇身一变成了国舅爷,人生航道瞬间切换。司马昭这个大舅哥也够意思,立马安排他当尚书郎,还让他进了自己的丞相府当参谋,这可是核心决策圈。

公元263年,司马昭决定对蜀汉动手,这可是灭国大战。他派钟会当主帅,却不怎么放心这个野心家,于是就把自己的妹夫杜预派过去当长史。明面上是辅佐,说白了就是个监军,替司马家盯着钟会别耍花样。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邓艾偷渡阴平,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可钟会那颗躁动的心按捺不住了,果然在成都谋反。当时成都城里血流成河,好多不听话的魏国军官都被他给宰了。杜预身处漩涡中心,硬是凭着超高的政治智慧和冷静的头脑,毫发无伤地溜了出来,这份定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逃出生天后,他还干了一件影响后世千年的大事。当时有个蜀汉降臣,叫陈寿,才华横溢,就是没人赏识,眼看就要被埋没。杜预一眼就看出了这是块璞玉,亲自上书,力保陈寿留在了朝中。这才有了后来那部不朽的史学巨著——《三国志》。可以说,没有杜预的慧眼识珠,我们今天对三国的了解,可能要模糊一大半。

晋朝建立后,杜预的仕途也不是一帆风顺。他碰上了一个叫石鉴的死对头,这人是他的上司,气量小,老是给他下绊子。杜预提个改革方案,石鉴弹劾他;杜预被派去边疆打鲜卑,石鉴又在后面催他送死。一来二去,杜预被免了好几次职。

换别人可能早就心灰意冷了,可杜预不一样。他被免职在家,也没闲着,搞研究,钻研学问。他这人,简直是个全才,博学到什么程度呢?当时人送外号“杜武库”,意思就是他脑袋里的知识,跟武器库里的兵器一样,琳琅满目,要什么有什么。律法、经济、水利、历法、工程制造,甚至还复原了周朝的一种叫“欹器”的计时工具,简直就是个古代的达芬奇。

真正让他名垂青史的,还是灭吴之战。晋武帝司马炎一直想统一天下,可朝中大臣普遍都是“鸽派”,觉得时机不成熟。只有羊祜、张华和他杜预等少数几个人,是坚定的“鹰派”。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提杜预和羊祜。这两人分任晋、吴的荆州都督,隔着长江对峙。他们虽然是敌人,却惺惺相惜,上演了一出“君子之战”。羊祜会给生病的杜预送药,杜预也公开称赞羊祜的德行。公元278年,羊祜病重,临终前他没推荐自己的亲信,而是向司马炎力荐自己的老对手杜预,说能完成统一大业的,非此人莫属。

得到一生之敌的认可,是何等的荣耀!司马炎当即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把灭吴的千斤重担,交到了他的肩上。

杜预一到任,立刻展现了他雷厉风行的一面。他先派精兵偷袭吴国的西陵,打了守将一个措手不及,既试探了吴军的虚实,又缴获了大量物资。他还玩起了离间计,让多疑的吴主孙皓撤换了能干的将领,搞得东吴江防人心惶惶。

一切准备就绪,杜预上书司马炎,请求立刻伐吴。可就在这时,朝中又有人跳出来反对,说孙皓准备北伐,声势浩大,不如再等一年。司马炎又犹豫了。

据说当时,司马炎正和张华下棋,收到杜预的奏表,就问张华的意见。张华一把推开棋盘,站起来说:“陛下圣明,国富民强,而孙皓残暴,民心尽失。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千万不要再犹豫了!”

杜预在奏表中更是提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他说,如今我军士气正盛,吴国上下离心,灭吴就像劈竹子,只要破开前面几节,后面的自然迎刃而解。这就是“势如破竹”的由来。

司马炎终于下定决心,六路大军,水陆并进,直扑东吴。杜预亲自坐镇江陵,他派出一支八百人的“特种部队”,趁着夜色,乘小船偷渡长江,悄悄埋伏在吴军后方的巴山。

第二天,晋军主力发动总攻。吴军出城迎战,杜预佯装败退,把吴军先锋孙歆诱上岸。就在孙歆追得起劲时,一声炮响,埋伏的晋军四起,同时,那八百壮士在江陵城中到处放火。城内城外一片大乱,吴军瞬间崩溃,主将孙歆、陆景先后被杀。

江陵一破,整个长江防线都垮了。从巴蜀顺流而下的王浚水师,用大木筏绑上草人,轻松破解了吴军在江中设置的铁索和铁锥。两路大军在武昌会师,兵锋直指建业。

东吴丞相张悌率领残部做最后的抵抗,兵败之际,部将劝他快逃,张悌流着泪说:“国家危难,我身为丞相,不死于国难,还有什么面目见人!”最终战死沙场,以身殉国。

公元280年,晋军兵临建业城下,末代吴主孙皓自缚出降,三国时代,就此落下了帷幕。

灭国之功,何其显赫。可杜预清醒得很,他亲眼见过邓艾是怎么因为居功自傲,最后身首异处的。所以大功告成之后,他立刻上书请求解除兵权,回家养老。司马炎不许,他就把精力转向了地方建设,兴修水利,开凿运河,发展生产。

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毕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中。他为《左传》作的注,也就是《春秋经传集解》,条理清晰,考据详实,直接成了后世研究《左传》的官方指定教材,影响了一千多年。

杜预这辈子,上马能统帅千军万马,下马能安邦定国,闲下来还能著书立说,成为一代宗师。他懂得在什么时候前进,更懂得在什么时候退后。在那个英雄辈出又血雨腥风的年代,他不仅赢得了战争,还赢得了身后名,更赢得了一个圆满的人生。这,才是三国时代真正的顶级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