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的饮食生活:来自普鲁士的干饭王,每天都在暴饮暴食


俾斯麦,这位德国统一的缔造者,常被世人铭记为一个不苟言笑、面容冷峻的历史人物。鲜有人探究其私下的生活面貌。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俾斯麦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爱好者,堪称普鲁士的美食达人。作为帝国的首相,俾斯麦餐桌上的佳肴自然非同小可。他对美食的热爱几乎到了贪吃的地步,长期毫无节制的饮食习惯最终导致了中风,这才迫使他开始注意饮食。

俾斯麦的暴饮暴食习惯源自其童年时期的不幸经历。尽管他诞生于拥有500年悠久历史的普鲁士勃兰登堡贵族世家,家族中多人效力于普鲁士国王,享受着显赫的地位,然而,他的母亲出身于富裕的市民阶层,这一背景让她在贵族家庭中显得格格不入,这对俾斯麦的童年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贵族家庭的氛围中,俾斯麦感受到了阶层的隔阂与母亲的不适应,这样的童年经历让他逐渐形成了暴饮暴食的习惯,或许是他寻找内心慰藉的一种方式。尽管外界看到的是一位出身名门的贵族后裔,但俾斯麦内心却承载着不为人知的童年伤痕。贵族的光环并未能完全掩盖他家庭内部的矛盾与挣扎,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塑造了他独特的性格与行为习惯。

贵族阶层历来有聘请家庭教师培育子女的传统,然而俾斯麦的母亲却持有不同见解。她坚定地认为,孩子们应当进入那些深深植根于改革时期普鲁士价值观的学校接受教育。基于这样的信念,她毅然决定将儿子们送入普拉曼学校,那里学生多为市民阶层出身。对于这所学校,俾斯麦后来用了一个颇为直白的称呼——“我的牢笼”。

在这所学府,孩子们清晨时分便被用于击剑训练的圆头剑轻轻触碰唤醒,他们的身体上布满了不经意的碰撞痕迹,时常遭受些微的体罚,并且饮食总是难以满足需求。尤为特别的是,这里的教师大多出身平民阶层,对他们这些出身贵族的学生抱有复杂的情感。历经六载光阴的磨砺,他们继而踏入了一所文理兼备的中学继续深造。

完成文理中学学业后,按常规路径,俾斯麦本应踏入军旅生涯,但他却怀揣着不同的打算。他渴望避开普鲁士军队中为期一年的强制兵役,这一决定让他踏上了另一条道路——他决定前往哥廷根大学与柏林大学深造。

步入大学校园后,俾斯麦如同众多新生一般,迅速陷入了放纵之中。在柏林大学的日子里,他大部分时光都沉浸于莎士比亚与拜伦文学作品的研读课程中。与此同时,赌桌与酒馆也成了他频繁光顾的场所,以至于他很快便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

面对俾斯麦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他的双亲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并拒绝承担他所欠下的债务。这导致俾斯麦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之中,甚至一度达到了想要自我了断的边缘。幸运的是,他有一个特别的慰藉——那就是对美食的热爱。

俾斯麦的餐桌上,哪些美食是他的心头好?他喜欢品尝各式各样的汤品,对鳗鱼情有独钟,冷盘肉、对虾、龙虾也是他的常客。此外,熏肉、生火腿、烤肉和布丁等也深受他喜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对鸡蛋有着极高的热情,一顿饭竟能吃下11个。这样旺盛的食欲,自然也让他的体重一路攀升,最高时竟达到了220斤。

面对日益增长的体重已对健康状况构成威胁,俾斯麦的私人医师不得不介入他的餐饮习惯,敦促他控制食量。然而,即便采取了措施,俾斯麦的餐盘依旧丰盛。每餐必备一碗热腾腾的汤,搭配一条肥美的鳟鱼,一盘精心烤制的小牛肉,外加三颗硕大的海鸥蛋。当然,餐桌上还少不了一瓶醇厚的勃艮第干邑葡萄酒,为他增添几分餐桌上的愉悦。

俾斯麦对探索异地风味情有独钟。普法战争期间,他踏入美食遍地的法国,自然不会让法国佳肴从自己眼前溜走。不论是鲜嫩的煎蛋饼、香气扑鼻的烤野鸡佐酸菜、滋味醇厚的甲鱼汤、风味独特的野猪头,还是清甜可口的覆盆子布丁,他一一品尝,尽情享受每一道美食带来的愉悦。

抵达前线之际,后勤部门一旦得知美食爱好者俾斯麦即将亲临视察,便会早早筹备起丰盛佳肴。举个例子,当他前往普鲁士第103团考察时,餐桌上已摆满了精心准备的食物:沙丁鱼鲜美可口,鱼子酱细腻滑嫩,香肠种类多样,煮牛肉香气扑鼻,通心粉弹牙入味,煮羊肉鲜嫩多汁,奶酪醇厚浓郁,新鲜黄油搭配面包恰到好处,还有各式水果清新爽口。

喜欢品尝美食本是人之常情,但过度放纵食欲便成问题。俾斯麦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会选择通过大吃一顿来慰藉心灵。这样的习惯逐渐演变为暴饮暴食,有时甚至让胃部难以承受。即使在需要高度集中的会议期间,他也难以克制,就连主持帝国会议时,手中也不忘拿着腌鲱鱼享用。这一行为被后人铭记,腌鲱鱼也因此得名“俾斯麦鲱鱼”。

俾斯麦的味蕾偏好何方美食?答案指向了肉类与高能量食品。在他的餐桌上,常客包括了炙烤得恰到好处的牛肉、搭配绵密土豆的牛排、风味独特的冷切烤肉、鲜嫩的鹿肉,还有那外酥里嫩的油炸布丁等佳肴。

美食相伴怎少得了佳酿?俾斯麦每日三餐,葡萄酒必不可少,而在悠闲的下午茶时光,他还会品尝牛奶、清新的柠檬水、爽口的啤酒,以及轻盈的起泡酒等多种饮品。

谈及饮酒,并非细品慢酌,而是豪饮痛快。在法国某个深藏地下的酒窖中,俾斯麦曾逐一尝试了众多不同年份的葡萄酒,随后竟将这些佳酿混合,一饮而尽。对他而言,唯有这般豪饮,方能缓解长期以来的失眠之苦,助他安然入眠。

1880年,俾斯麦因长期饮食无度,一次性摄入6个黄油煮蛋后不幸遭遇中风。医生鉴于其健康状况,再次向他提出调整生活方式的建议。当得知今后必须节制饮食时,俾斯麦内心充满了抵触。但在心理医生恩斯特·施韦林格的耐心引导下,他最终接受了全新的饮食安排。

俾斯麦步入晚年之后,饮食习惯颇为讲究,不再放纵于无节制的饮食之中。他每日清晨仅以牛奶搭配鸡蛋作为早餐,午餐则选择鱼类与烤制的肉食,午后时光则以少量牛奶为伴,夜晚时分亦是如此,继续以牛奶滋养身体。这样自律的饮食管理,使得俾斯麦的体重一度减轻了27公斤,同时也有效地规避了因过量进食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确保了他晚年的生活更加安稳无忧。

1888年,威廉二世登基为帝,这位年轻气盛的新君不愿被老臣俾斯麦所束缚,频繁与俾斯麦产生意见不合。那时的俾斯麦,已是一位73岁高龄的长者,担任帝国首相长达26载。

经历了漫长的权力较量后,他于1890年选择卸任,随后在汉堡邻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安度晚年,直至1898年与世长辞,享年83载。说实话,若非晚年时期他开始注重饮食管理,以俾斯麦以往的饮食习惯,能活到70岁已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