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水池战役:我军800余人营战后只剩25人,营长被授中将军衔


【前言】

一个近八百人的加强营,在一天内几乎消耗殆尽。此役被视作第二个凡尔登战役,获称最惨烈战役之一。泛黄墙壁上留有文字:“攻打配水池者皆为钢铁之躯。”

此役结束,营内仅余25名士兵,营长在新中国成立后获授中将军衔。

他13岁投身战斗,毛主席曾33次接见他,获称最具特殊性的中将,91岁时离世,走完跌宕起伏的一生。

配水池战斗惨烈程度如何?此役对后续作战产生何种关键影响?作战指挥者为何获授中将军衔?

【“鳄鱼眼睛”】

东北战场上,我军部署兵力近百万,迅速在东北地区取得优势。敌军开始收缩,在辽宁、长春、锦州三个重兵防守城市驻扎,其中锦州为关键要地。

辽沈战役关键在锦州,此地历来为华北与东北间交通要冲。范汉杰曾言,锦州犹如扁担,一端系着华北,一端连着东北,扁担断裂,国民党此线即断。

敌军最终只能成为困兽,遭人擒获。

锦州地处东北与华北交汇的关键位置,控制锦州即可阻断国民党军队撤退路线,在此进行决战可将其彻底歼灭。

配水池为锦州关键要地,处于锦州城外围高地位置。因其地势高,且前期设有防御设施,故而守方占据优势、攻方难度较大。其防御工事效果究竟如何?

日伪军曾到此地用钢筋水泥开展修筑工作,进而构建出较为坚固的钢筋水泥防御工事。

这些钢筋水泥原用于构建配水系统,但在水源排干后,它们被用作防御掩体,最终成为国民党后期采取的最佳防御手段。

其周边分布着四处红色小屋,东侧公路可直达义县,借此可实现对公路的控制。

此位置兼具地势高所带来的防御优势及掌控公路的战略要地特性,集天时与地利于一体,国民党所占据的此类优势,构成了我党难以逾越的阻碍。

国民党作出坚守此地的决策,于日军原先修建的防御工事之上,进一步强化防御体系,并派遣一个加强营驻守。该区域周边分布着14座碉堡,同时设有多个火力点。

特意搭建的铁丝网、布置的火力网以及设置的地雷区,构成了一片死亡区域,且是国民党将领范汉杰这位军事专家专门设计的。

他被授予东北剿副总司令一职,源于过往立下诸多战功。他早年为黄埔军校杰出毕业生,16岁投身军旅,作战经验丰富,且熟知古书中各类军事战役与兵法。

此人曾在旧军队中出任海军舰长一职,作为将领,对各类战役经验丰富、应对自如,尤其擅长城市防御作战,相关防御工事由范汉杰精心规划布置。

每隔100米宽的壕沟处都设有一座碉堡,并配置一处火力点。

【我军出击】

即便防守严密且面临重重阻碍,我军将领韩先楚仍指着该地,对战士们讲道:“此处即为鳄鱼之眼。若欲攻克锦州,必须先夺此地,如同先挖下鳄鱼的眼睛。战士们,我们能否在鳄鱼头顶将其眼睛挖出?”

肩负重任,我军战士岂会退缩,众人以洪亮之声应允,即便面临与鳄鱼搏斗、葬身水中的危险,也毅然前行。

战士们相互激励,提振士气:“无论是鳄鱼眼还是龙眼,就算是龙眼,我们也要将其撬开。”

战士们发出爽朗笑声,炊事员着手为众人烹制猪肉炖粉条,确保战士们能吃得饱足,待饱餐一顿后,再奔赴战场。

赵兴元营长称:“攻克锦州城实际耗时31小时。”

配水池攻打任务由赵兴元率领的著名加强营承担,此役堪称最为惨烈的战斗,被称作“凡尔登战役”。

战斗初始,我军集中所有火炮对配水池展开猛烈轰击,但敌军防御工事未被摧毁,仍保持完整,敌方机枪持续向我军战士扫射。

欲完全攻占此地,必须展开无畏突击,实施近距离交锋,此类作战方式亦是伤亡最为严重的方案。

三连率先发起攻击,战士们斗志昂扬,怀揣炸毁配水池的坚定决心。然而,当我军战士进入壕沟时,意外触发了引爆航弹的电话线。

部分战士遭子弹击中,倒在战壕里;另有战士碰到航空电话线,触发地雷身亡。

率先承担突击任务的三连,最终仅有一名指导员返回,其余战士均不幸牺牲。

对于这场战斗,赵兴元回忆道:“我向来热衷于打胜仗,也尤其喜欢迎战艰难。这一仗是我主动争取来的。我们营的战士从未尝过败绩,向来都是让敌人吃苦头。”

我军战士极度渴望胜利,面对胜利时纷纷奋勇向前,这既展现了无畏的英雄气概,也透露出一种无畏的牺牲精神。

此役结束后,我军将攻击目标转向红房子。敌方火力极为猛烈,率先冲入的王振威对战士们高声喊道:“此处必须攻克,不攻克此处,配水池便无法拿下,兄弟部队便无法向锦州推进,革命进程将受阻,我军将士伤亡会更大。”

战士们发起冲锋,坚决要占领红房子。敌人不肯轻易让出此地,多次试图夺回。我军战士坚守阵地,似无惧伤痛,一次次击退敌人猛烈反攻。

部分战士肠子外露,随即迅速将其塞回体内,继续投入战斗。

营长赵兴元向战士们宣告:“我营从未有过败绩,即便仅剩一人一枪,也定让敌军无法全身而退,杀敌一人即回本,杀敌两人便是赚。”

为坚守红房子,他们于一日间成功抵御敌军27次进攻,早已以血肉之躯筑起防线,我军多名战士牺牲于战壕之内。

壕沟内布满战士遗体,其中一名双腿被炸断的战士含泪向赵兴元呼喊:“替我报仇,一定要替我报仇。”

赵兴元神色凝重地应下。待到夜晚归来,发现这名战士已失血过多,在极度痛苦中结束了生命。

红房子战斗异常惨烈,每分每秒均有伤亡发生,我方与国民党军牺牲者遗体交错,难以分辨彼此身份。

这场战斗持续七小时后,国民党军队再次调派一个营的兵力,与我军继续进行决战。

【最后的战斗】

战斗已至激烈程度最高点,眼前是鲜血铸就的尸堆,配水池由钢铁般坚毅的战士守护,这些战士坚守于此。

几乎在同一时间,塔山阻援战斗异常激烈。高玉宝回忆起当时情形,团长高声命令:“高玉宝,把九连调过来,六号阵地已无守军。”

没过多长时间,团长又一次发出指挥命令:“把警卫连调过来。”

高玉宝清楚,若被调至警卫连,则表明全团已近乎覆灭。塔山阻援战斗持续六天六夜,高玉宝所在35团仅余百余人。

高玉宝仍清晰记得,带领战士奔赴前线之际,指导员最后嘱咐:“大家务必吃饱,这或许是我们此生最后一餐。”

此时,另一侧赵兴元已成功攻下配水池红房子防御点,随即高呼“缴械不杀”,率部冲向配水池。

往日的加强营,此刻仅余不足25人。赵兴元每次忆及此事,皆感痛心:“我们原本是800人的加强营,一天时间就被打光了。”

建国后虽被授予中将军衔,赵兴元却总眼含泪光道:“这有何用?我们那些战友大多已牺牲。”

攻占配水池后,锦州城已清晰可见。四日后,锦州解放。锦州解放后不久,辽沈战役取得胜利。随后,东北地区近百万将士继续南下,有力推动了我军作战形势发展。

锦州战役结束后,范汉杰等四万人遭俘获,我军指挥官询问:“对于锦州这场战役,你有何见解?”

范汉杰感叹:“锦州城犹如扁担,一端连接华北,另一端连接东北,如今这端连接线已断。”

讲到此处,他再次愤恨道:“锦州城至葫芦岛一百多里路,我们苦战六天六夜。这六天六夜,侯镜如的部队即便爬行也该抵达了,可只见炮火轰鸣,未见其人影,廖耀湘竟按兵不动,实在荒谬!”

国民党部队最终陷入各自为战局面,迅速溃败。郑洞国事后感慨:“长春如同断线风筝,再难有所作为。”

与我军战士协同作战、展现奉献精神的情况,形成了明显反差。

当下,曾经发生配水池战役的遗址已改建为公园,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参考信息

赵兴元同志离世——新闻资讯——人民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