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客场逆转徐州,世界波制胜,球迷齐喊南哥
绿茵场上夜色渐浓,30161名观众一齐吼出属于南通的节奏,声浪一波波涌进场地。张浩楠双臂一张,疾奔向南通球迷区,掌声、尖叫、鼓点,所有情绪都在那一刻炸裂,刚刚被他用脚下“世界波”攻破的,是徐州队赖以为傲的主场球门。球员们跑到场边和球迷一同呐喊,把汗水和荣耀一起抛向看台,把身上的蓝色球衣捂得更紧些。
南通队2:1力克徐州,客场抢下一场必须赢下的比分,苏超积分榜第一名,南通写在榜首的位置,像贴在所有南通人心头的奖章。比赛结束不久,看台全是“南哥!南哥!”喊声,带着纹丝不动的节奏,涌向这支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小城球队。队长李贤成接过话筒,高举双臂,没有犹豫:“这是南通的胜利,更是江苏足球的胜利!”球迷轰的一声又喊,“南哥!南哥!”南通的夜,被这八个音节划破。
比赛打到第68分钟时,谁也没想到胜负会被这样一脚终结。僵持了将近70分钟,徐州队在中场连续传递,南通逐步收紧防线。张浩楠等来了队友送来的那记斜传,起脚一瞬,草皮上足球高速旋转,挂进右上角。徐州门将侧身扑救,眼神如刀,但球已经进了网窝。两边球迷安静与沸腾形成强烈对照,南通看台整齐鼓掌,客队球员领跑欢庆,张浩楠四周张望时,仿佛整个徐州体育场只剩球迷席在燃烧。
技术统计给到的数据,双方本场跑动都破了110公里,攻防转换中每一秒都不松懈。拼抢激烈到担架三进三出,现场计时的志愿者忙得连水也顾不上喝。球迷席上有个头发花白的男人,冲着场内大喊把嗓子都喊哑了。徐州队开出边路传中首开纪录,进球球员高举手臂冲向角旗,南通球迷语气很淡地说“不要急,机会还多。”果然,下半场南通通过反击扳平,再靠张浩楠世界波,一步步把胜果扣紧。徐州球员比赛结束倒在草皮,南通队员胸口贴着队徽拥抱,客场赢了仿佛比什么都通透。现场有人流泪,有人记录,每个人都在这个瞬间留下属于南通的记忆。
南通队有时候像比赛一样低调。球队领队吴双以前接受采访,说每年难的不是比赛,是怎么留住有天赋的孩子。这支队伍里的主力,多是南通本地长大的娃,职业球员混着业余足球精英。大家还有工作、有学业,抽空训练,苏超赛程再密都咬牙撑下来,一个理由:为家乡而战。比赛日球员要么从厂房赶过来,要么拎着书包从学校直奔球场。汗衫一扯,球鞋绑紧,哪怕家里还有“活路”要干,比赛到了谁都别想拖后腿。
说起“南哥”,没几个人忘得了第一次叫这个外号的时刻。去年夏天南通拿下南京那一场,体育场里一群球迷大喊“叫南哥!”,全场跟着喊。没几天,南通市区小巷、工厂微信群、家长作业群里都跟着刷梗,市长都乐得转发。本地网友玩得起,有人说“南哥是我们南通人一世的铁骨脊梁”,有人拿南通的教育“双一流”成绩调侃,“南通队踢球也是状元体质”。社交媒体连本地官号都出来玩段子。南哥,这俩字,成了这座城市的小小荣耀。
热梗背后,全看球队底气。南通队苏超开赛三连胜积分领头羊,面对南京、泰州、宿迁这些曾经的劲旅,平均年龄不到23岁的球员没丝毫怕的意思。球迷微信圈流传一句话,“不怕谁,也不放松”,李贤成就经常挂嘴边。四球大胜泰州,李贤成回忆那场3:0领先,还和队友说“后面继续,这球不能松”。那不是客气话,是这支队伍的气质。
南通队主力一水的00后,青训出身是底气。39人名单里35人是珂缔缘青训。队长李贤成23岁,已是老资格。不是没有机会走出去,他前两年还在德国踢第四级别联赛,今年回国,直接投奔了南通。李贤成说得干脆,“一个理由,为家乡”。足球不是他唯一选择,但家乡球队的召唤,左右不了的冲动。珂缔缘背后故事温暖,李贤成的父亲李太镇,自己做拖鞋厂,每年拿出六成利润加上海门教体局一起搞青训,孩子们各地招,服装训练全都免费,大部分家庭一般或困难,来球队能让孩子圆足球梦。南通本地体育老师有句顺口溜,“有天赋的娃南通给你舞台,只管拼一把。”
李贤成一到队,和一众小兄弟打成一片,“咱们都为南通,谁也别含糊。”训练时他队内跑圈最快,带着18岁的队友拼得刺溜溜。父子俩从不多谈“职业”二字,李太镇当年用自己的厂子贴钱,他常常说“你想踢球,家里竭力给你机会。”不是每个很有天赋的孩子都能走进职业,但南通球员说“至少我们见过绿茵的宽阔。”
南通队本赛季比赛堪称“名场面制造机”。上一场打宿迁,4:0之后,球员给现场小观众送了一沓南通名产——《拔尖大试卷》。带孩子看球的家长转天社交平台吐槽,“本来高高兴兴来观赛,回家多背了两本试卷。”网友都快被笑疯了,有人做表情包:苏超联赛是“高考试卷+球场攻略”双修,只有南通能玩出花。
还有门将赵东旭的神奇瞬间。南通攻防一面倒时,他全场只有区区两次扑救,绝大多数时间自己独自站球门喝水。摄影记者拍到他喝得太悠哉,简直像在拍饮料广告。网友立马织段子,“南通门将赵东旭:我彻底躺平了;宿迁门将:全场被冲,已经平躺。”更狠的直接说“再这样闲着,喝完水再做两套卷子吧!”球迷讨论区花样百出,气氛拉满,足球味外还能嗅出喜剧感。
苏超这拨业余联赛,突然引爆江苏足球热。前几轮场均上座超6万,盐城、徐州等地一轮一场超2.2万,记录甩了不少职业俱乐部。现场气氛热烈,票价友好,很多场甚至免费,家长不用纠结能不能来。市民一个群里的吆喝,“来吧,今晚有南通比赛,车一拐五分钟就到。”LED大屏前全是家长牵娃,一圈圈人流冒出彩色衣服。
江苏省足协说过,“最大亮点:让本来不看球的人也走进球场。”本地城市联赛的范本样板铺得开。队伍都是本地青年,上场就是街坊邻居,市民不请自来产生归属感,谁赢了,整个小区都恨不得敲锣打鼓。宿迁0:4落后都拼到最后一秒,南通进球能让替补席的书记和老板全起立鼓掌。属于这片土地独有的人情味。
大学生颜周洋总结:“感觉家门口公园球场人气十足,哪怕下雨天也有小孩踢球。”疫情后大环境恢复,这种草根激情反哺了整个江苏的足球氛围,有些光荣感埋在每个人心里。比赛最后,徐州球员有人瘫坐草地,南通队员冲进客场球迷席,车间工人、学生、家长、老人都在一起跳,蓝色海洋包围着看台。有老人攥紧拳头,和孙子击掌,年轻情侣搂着一起叫。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球迷在网络写:“我只是普通人,欧洲球赛再精彩,都不及今晚家乡这场给我的激动。”
足球有时复杂,有时极简单。本地孩子们俯身奔跑,团队拼出来的榜首。被担架抬走的队员竖起大拇指,门将喝水的潇洒瞬间成了网络话题。球员们说,我们不图什么,这球场、这蓝色,在自己故乡草坪上的奔跑,才是真。苏超三轮18万人进场,最高一场30161人。家门口的足球氛围,就这样被唤醒了。
有的胜利属于南通,有的欢笑属于所有热爱家乡的人。这场南通2:1击败徐州,一个世界波,点燃的不只是客场的夜色,还点燃了江苏足球的底气。
这场胜利背后,南通队的坚持、青训的故事、小城的荣光,被一代代人用吶喊记在心头。问一句,这样的南通,你会记住吗?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